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8-01
2018-08-01 第06版:退伍军人 【字体】大 |默认 |

刘英:“高原从军经历让我变得更强大”

作者: ■记者 黄清 通讯员 冯涛 王晓丹 来源:玉林晚报 字数:2229
刘英(右)查看在押人员伤情
    一线从军10年 她对高原有特殊的情感
    “那时我随部队来到唐古拉山一带,为士兵们进行保健工作。”刘英指着一张20多年前拍摄于青藏高原上的自己的照片,津津有味地向记者讲述她的故事。照片里的刘英穿着军装,与同是医务人员的同事站在一起,背景是一条望不到边的盘山公路,远处便是雄峻的唐古拉山。
    “海拔5000多米高原上的风景绝美,但对于我们长期驻扎在此的士兵来说,环境也十分艰苦。”1994年,刘英从青海省医学院毕业,便来到了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的解放军第二十二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正式成为一名人民解放军战士。刘英所在的医院位于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环境十分恶劣,刚到此地的刘英因不适出现鼻子流血的情况,但她很快便适应了下来。刘英平常的主要工作是为部队的士兵看病,而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士兵们最多的疾病便是因常年处在高原环境中而导致的肺、心脏损伤。刘英必须根据士兵的病情对症下药,且需不定期跟随部队来到驻扎地,为士兵进行身体保健。
    那年,刘英收治了一名患者。这是一名在5600米海拔高处哨所执勤的士兵,因为4年从军生涯里从来没下过山,那次下山是因为他患上了高原性心脏病。“这名士兵一下山,看到满园的绿色,就抱着大树痛哭起来。”刘英对这一幕无法忘怀,同为军人的她对士兵的心情感同身受。年轻士兵常年在高原上面对望不到边的戈壁和灰色的枯枝,精神上的空虚以及物质上的匮乏对他们来说不是易事。
    从军人转业成为监所民警 她心怀责任挑战困难
    在青藏高原工作时,青海籍的刘英结识了玉林籍的小伙,并在青海结了婚。在青海工作了10个年头,刘英与丈夫面临转业的问题。夫妻俩几经商量,考虑到需照顾家中年迈的老母亲,决定退伍转业回到玉林。刘英也为此来到玉林市看守所工作,成为一名民警,专门负责所里的医务工作。
    刚接触看守所工作时,对于一直从事医务工作且拥有少校军衔的刘英来说,身份以及工作环境的转变,让她面临巨大挑战。虽然两份工作都是为病人看病,但两者的医疗对象却大不相同。以前在医院,多半是要面对自主上门看病的病人,而现在却要主动到监区内,对在押人员进行巡查治疗。工作中的刘英需要每天2次到监区进行巡诊,逐个监所询问在押人员的治疗需求,遇到小病在所内及时处理,遇到大病则需将病人带到相关医院诊断治疗。
    在青藏高原工作时,刘英主要负责神经消化方面的专科工作,而到了监所却要扮演医生、民警、管教等角色,十分不易。监区内,由于在押人员行动不自由,且监区医疗环境有限,当出现一些疑难病症时,作为医生的刘英必须根据自己的专有知识以及通过请教专业医生、网络查询等方式及时初步作出医疗判断,在不影响监区管理的同时,为在押人员的身体健康负责。
    2006年,蒋某被关押在看守所,其患有精神病,需长期服药治疗。在蒋某被关押于看守所的近4年期间,刘英根据其治疗需要,每月到市第四人民医院开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并分次包好,每天两次督促蒋某服药,监测他的病情变化,及时控制病情。经过刘英的照顾治疗,蒋某在关押期间没发作精神病,终安全出所。
    工作遇委屈 军人精神让她变得内心强大
    工作中,刘英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认真做好新入所犯罪嫌疑人的身体健康检查,对不符合收押规定的及时处理,并向送押单位人员做好解释工作。对于一些不符合收押的情况,办案单位出现不理解而不愿配合时,刘英会反复向办案单位讲明有关规定及在押人员病情的危险性,希望获得理解并给予支持。
    有一次,犯罪嫌疑人黄某被送到看守所待关押。刘英在对黄某进行检查时发现,黄某的血压不符合关押条件。随后,刘英迅速与办案单位进行沟通,现场再次进行血压测量并向办案单位说明情况。获得办案单位理解后,刘英按有关规定为嫌疑人进行治疗处理。
    “监所内在押人员的环境较为复杂,人员素质也不一,巡查工作中时常受到来自在押人员的辱骂,但我没有哭过,因为曾经作为军人的经历让我变得强大。”作为所里为数不多的女医务民警,刘英时常在工作中受到各种各样的委屈,心中也曾有过不解,但她很快便找到情绪释放的渠道。    2016年,患HIV感染的在押人员王某初入所时自称其为HIV阳性,导致同舍在押人员抵触、排斥,其本身也不配合管理工作。刘英反复做同舍在押人员工作,说明HIV传染途径、注意事项以及防患措施。同时积极做王某的沟通工作,向其宣讲国家有关检查治疗的政策、规定及救助政策,很好地安抚了王某的情绪,使其不做过激行为。后经化验确诊,刘英还多次做王某医疗及生活方面的工作,一直到其平安刑满释放。
    不断创新学习 为监所建设出谋划策
    在工作中,刘英根据自己的经验发现,所里的医疗设备尚未健全。为了使监所内在押人员都能得到健康安全保障,刘英为监所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在所领导的支持下,所里陆续添置心电图机、氧气袋、担架、推车、简易呼吸器等相关急救设备。因工作环境复杂、在押人员身体状况复杂、治疗涉及医学范围广,刘英带头逐步完善检查、治疗等方面的器械及药品,并逐步完善所里的医疗工作制度。刘英建议所里合理安排饮食,调剂在押人员膳食,增添豆类、水果类等食物,以此减少在押人员患病几率。
    此外,为了增强自己的医疗业务知识,刘英还学习了与自己专业无关的法律知识,并为科室购置了《看守所执法细则》《刑事诉讼法》等书籍,以此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为监所建设管理提供保障。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