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3-03-22 第19版:背包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烟墩酸味飘散的小镇 |
|
作者:
记者黄梦帆文/图 来源:玉林晚报 字数:885 |
|
|
|
|
|
|
到灵山烟墩,吸引我的是那里的大鼓,并非美食。不过从那里回来,这个小镇留给我的深刻印象,除了大鼓,多了美食。 乍到烟墩圩镇的时候,空气中弥散着一种特殊气味让人捉摸不透,等走了一圈下来才恍然大悟,那气味是酸味。烟墩的圩日,不管走到哪个角落,你随处可找到酸料的影子。 每个城市圩镇都有酸料摊,你印象中的酸料摊应该大都是一个小摊,或者一辆老旧的三轮车做成的流动摊,招呼你的不是和蔼的老太太,就是麻利的妇女。这里的酸料摊却全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种小家碧玉样,而是一大盆摆在地上,然后多个小盆的摆在四周,摆摊的就坐在酸料中间,拿着刀给你切,拿天平秤给你称,很多都这样。而且摆摊的地方没有讲究,或者在人来人往的路边,或者就在四周摆卖青菜的繁闹市场。稍微做得“雅致”一点的,也不过搭个棚,但是那样的棚子往往也比较大,摆卖的酸料,一长溜的,很有气势。 烟墩的酸料五花八门,我们常见的萝卜、沙梨、木瓜这里自然少不了,像葡萄、牛甘果这样的水果也能做成酸料,却是让我们大开了眼界。初春的烟墩,竟然有新鲜的牛甘果摆卖街头,新鲜牛甘果做成的酸料,有点像玉林常见的水果酸料,但又是腌制泡成的,那味道很特别,口感不错。 如果说牛甘果酸料算不上特别的话,葡萄酸料想必你就难得一见吧。那葡萄,都是取自半熟的青提来腌制,因为半熟的缘故,基本上每一串都仍然保持得很完整,这让酸料的卖相多了一份可爱。腌制过的葡萄,颜色变成了浅浅的琥珀色,算不上透明,提起一串却感觉成了手里的一件工艺品,竟然有点不忍下口了。至于味道,你完全想象不出来:酸甜交织,酸是不刺鼻的酸,甜是清甜,依稀还能找到原味葡萄的味道。就连葡萄串前端米粒一般的小葡萄,也能吃出一番味道来,不能不赞叹烟墩人的创意。 同行的老虎是北京人,想必没见过这样的“酸料阵势”,兴致勃勃地蹲在一个卖沙梨酸料的摊子边上,称了两只,切开几片,几个人走在熙攘的人群里,边吃,边四处张望。 以为这样的吃相会引来回头无数,不想来往人群熟视无睹,小失落之下恍然大悟,在连空气都满散酸味的烟墩镇,吃酸料还能是什么新鲜事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