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3-03-22 第08版:县域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小小军乐团勇闯大市场 |
活跃于两广民间的博白县礼仪军乐团 |
|
|
 |
军乐团在婚礼现场助兴 |
|
|
|
|
“每月都有几十单业务,但日子都几乎相同,都挤在一起,忙不过来,要提前半个月预约。”近来,博白县礼仪军乐团的团长王志中忙得团团转,找他联系演奏业务的电话一个接一个。王团长告诉记者,去年他们这个民间军乐团共演出了75场,为各类喜庆活动助兴添彩,被人们称为“活花篮”。 这个民间军乐团是怎样闯荡市场的呢?日前记者跟随军乐团进行了采访。 自带乐器入股凑份子闯市场 博白县礼仪军乐团的团长王志中今年72岁了,他在博白文化界可是个小有影响的人物,他原是博白县杂技团乐队队员,先后两次到广西艺术学院进修,精通小号、大号、中号、长号、远号、司鼓等乐器,还会歌曲创编和指挥,可谓多才多艺。1996年,王志中去北京旅游时买回了一套管乐器,在家里自娱自乐。1999年,他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到外地打工的青年回家举行婚礼时都喜欢配军乐营造热闹喜庆的气氛,于是他找来一些管乐爱好者成立了天乐军乐团,当时这是博白有史以来第一个经官方批准挂牌成立的,专门从事礼仪服务的军乐团。它汇萃了全县专业和业余管乐演奏艺术人才,以专业的演奏技艺赢得各界人士的认可。但好景不长,由于经营理念等原因,天乐军乐团不久就解体了。 苦练“内功” 草根军乐团有水准 暂时的挫折并没有让王志中放弃,反而让王志中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民间军乐服务市场很大,但这个市场鱼龙混杂,演奏水平参差不齐,随着人们的文化品味和欣赏水平的提高,军乐服务要做大就必须走创新和专业的路子。”这一次,王志中亲自物色成员,四处联系调到其他单位工作的原杂技团乐队的同事,重新寻找志同道合的军乐专业人士。很快,一个新的民间军乐团——博白县礼仪军乐团就组成了。军乐团由成员自带乐器入股,统一服装。 为了做得更专业、更有自己的特色,王志中发挥自己的音乐创编的特长,自己创作曲目。他把湖北的龙船调融进自己改编的军乐曲,并成功地把轻音乐配器作为军乐伴奏,这些都是他在军乐配器上的创新。到目前为止,他已创编了100多首军乐曲,涵盖国内外民歌、影视歌曲以及当地客家采茶调等。 乐曲改编好后,王志中还要考虑怎样配器。每创编一首歌曲,他都要自己先练熟,有时练得嘴唇都肿了,双唇都闭不住。随后,他组织军乐团的成员日夜进行艰苦地演奏训练,每个曲子都要经过强化训练15天后才列入军乐团演奏服务的曲目。 在办好自己的军乐团的同时,王志中发挥自己的专长,帮助其他民间军乐团培训人才。目前,博白已经成立了5个民间军乐团,王志中经常应邀给这些军乐团上课,培训学员,团里业务多时还会与其他乐团一起合作。借助杂技团“春班”打响自己招牌 酒香还需吆喝响。王志中在忙于业务的同时,还不忘利用各种渠道增加军乐团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博白县有14个杂技团,其中3个公办的杂技团,11个民间杂技团,每年‘春班’都会在珠三角地区的深圳、东莞、中山、南海一带巡回演出,这一带每个村子几乎都有数百家工厂,很多工人不回家过年,村委为丰富工人的文化生活,邀请杂技团巡回演出,从正月初一演到正月十五,演出团体非常吃香,都需要提前半个月预约,演出市场相当大,我们军乐团借杂技团‘春班’的东风,既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扩大影响,还能磨练技艺,一举多得。”王志中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在为县内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开业庆典、文艺演出等活动提供服务的同时,他还带领自己的军乐团走南闯北,闯荡文化演出市场,先后到桂林、北海、贺州、钦州、玉林以及广东珠海、深圳、东莞、廉江等地,为节日庆典、慰问、公司开业、结婚贺喜、新居落成、单位歌咏伴奏等提供服务,逐步小有名气。 “过去,民间逢婚庆、庆典等喜欢请狮队,现在人们发现请军乐团更灵活、方便、经济、喜庆、热闹,又不显得单调,已逐步形成了气候,市场潜力很大。”王志中说。 娱乐性与市场化结合 “军乐团12个成员当中,专职的不多,大部分都是兼职,都是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在一起的,大家利用工作之余、节假日时间凑在一起训练、演出,创收是其次,关键是快乐。”王志中说,军乐团的演出收入并不高,专职做很难谋生,不过参加军乐团有利于他的身体健康,每一次吹奏回来,就觉得全身舒畅。也许是这个缘故,72岁的王志中看起来还像一个四五十岁的人,他的心态很年轻,生活很充实。 “军乐团成立初期,娱乐为主,演一场380元,但这还不够大家路费,后来考虑到出演的成本和工作量,特别是客户的要求更高了,于是提到每场2000多元,军乐团一天要吹奏60多首曲子,嘴唇都吹得闭不了,还要穿着统一的礼服,一站就是大半天,常常是满身大汗,遇到苛刻些的客户,还得不间断地吹,一天的工作量挺大的,一场要十多个人配合,还要自己租一辆车,算起来,每个成员的收入并不多。”谈到军乐团的经济创收,王志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虽然收入不多,但军乐团的服务不能偷工减料,特别是婚礼,从接新娘到酒席结束,全程跟踪吹奏,保证每一场在60多首以上,且做到不重复,不冷场,还随时接受宾客的点歌,保质保量,客户都很高兴和满意。 “吹得好,再来一首!”记者跟随采访时,就在博白的一个婚礼上,真切感受到了王志中的军乐团受欢迎的程度,他们高超专业的技艺,赢得了在场群众的阵阵喝彩。(记者张武军见习记者覃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