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3-03-22
2013-03-22 第04版:民生新闻 【字体】大 |默认 |

广西首获执照的“家庭农场”探营

作者: 记者梁桂香 来源:玉林晚报 字数:2214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3月15日,北流市白马镇农民王荣华顺利拿到了“广西北流市鹏程家庭农场”的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这是我区首家在工商注册登记成立的家庭农场。
王荣华和他的“家庭农场”
    去看王荣华自己的农场前,他执意要带我们去看看一片已经发展种植了5年的提子种植基地。提子是从北方引种的,5年的实践证明,白马镇气候十分适宜种植这种作物,易种、易管、早熟、丰产,且成熟上市的时间属同类品种中全国最早,比北方早3个月,比桂林早45天,比玉林其他地区也早15天。
    记者看到,20多亩的提子园里,一米多高的提子树上已密密匝匝地结了不少的果。“按照这样的挂果率,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亩产将达3500斤。”王荣华介绍,如果能保持往年的价格,每亩提子的产值会有1.5-2万元,20多亩的产值将会超过40万元。
    20多亩提子园的“成功”,让王荣华不再安分,动了自己办家庭农场的念头。去年底,他把想法跟镇领导交流,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政府工作人员与村委帮他一起做村民们的思想工作,说服大伙把农田租给王荣华整合成片种植。“我们把田租给王荣华,他请我们回来打工。”黄龙村66岁的李大叔对这样的安排很满意,现在他不仅每年每亩可以收800斤稻子的田租,每天还有30元的工钱。
    到达王荣华的农场时,二三十名工人正在田地上忙碌:除草、立柱、搭棚。地里是去年刚刚种下的提子、葡萄树,提子树已长到了六七十公分。“为了保证明年的产量和质量,我通过技术手段,控制这些树今年不挂果。”王荣华介绍,他创办家庭农场,计划经营面积300亩,分成三期推进,首期投资200万元,引种优质葡萄、提子100亩作示范基地。农场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力争引领周边农户发展无公害生态种植葡萄、提子等1000亩到5000亩,带动周边农户仅该项年收入增收1000万元到5000万元以上。不少“家庭农场”雏形初现
    记者查询资料了解到,家庭农场初步解释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按照这个解释,记者的采访过程中,看到这样经营模式的新型农村经济其实并不少。
    在白马镇的冬叶水库,许礼庆正在水库边观察着他养在水库里的鱼。因为头一天晚上不少鱼都开始浮头,他们一家四口人在水面上忙碌了一个晚上给水加氧。
    除此之外,许礼庆的仔猪繁殖场设置在水库的“库心岛”上,在水库的前方和右方,也分别有他的肉猪养殖场。记者想进入养猪场拍照,许礼庆礼貌地拒绝了,因为外人进入猪场,需要一个比较麻烦的过程:先穿上白大褂,再到消毒间坐等半小时进行消毒,至少得四十分钟才可以进入猪场。“规模养殖是需要专业化、规范化的。”许礼庆如是说。
    不仅如此,在水库前方的山脚下,许礼庆还养了两百多只山羊。“去年只养了几十只,今年发展到了两百多只。”许礼庆介绍,山羊的养殖成本相对较低,一般八个月可以出售,每只羊的利润可达到1000元以上。一年下来,一切正常的话,光是养羊的收入都可超过20万元。“比养猪划算,今年养猪不得价。”
    鱼、猪、羊,虽然许礼庆养殖的品种较多,但整个养殖场近百亩地,只有他和妻子、儿子和儿媳四个人干活。他介绍,发展这个养殖基地他陆续投资了300多万元,往年行情最好的时候,一年下来可以挣三四十万元。
    记者了解到,单单在白马镇,很多养殖基地采用的都是像许礼庆一样的模式,已具备“家庭农场”的雏形。“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农户申报家庭农场,从而形成更规范、高效的农村经济,带动更多的农户致富。”白马镇党委书记李艺如是说。相关优惠措施在积极研讨中
    资料显示,在我国,上海松江、浙江宁波等地对于家庭农场已经有了不少尝试。据统计,农业部确定的33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已有家庭农场6670多个。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文件一出,许多人有一连串的疑问:何为家庭农场?到底该如何发展?国家将如何扶持?
    北流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说:“家庭农场”属新鲜事物,相关的配套政策正在推进中。王荣华率先迈出的这一步,未来将会给我市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变化,值得进一步期待。
    其实,在我市,有不少农户已经承包了土地正在从事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前往工商部门注册。家庭农场本身具备了“经营”这一环节,工作人员提醒各个符合条件的农户到工商部门咨询、注册。
    此外,市农委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相关部门也正在研究文件内容,同时也将根据实际,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相关措施。而目前,不仅是农户,早已在农村开办农场的民营企业家们也正时刻关注中央一号文件中家庭农场的标准,尤其关心配套政策的出台。
    “家庭农场给农村带来的影响,目前来看更多的还是导向作用。”白马镇党委书记李艺介绍,此前很多人对家庭农场这一概念还不熟悉、不是很理解。但中央一号文件一出,让很多致力于发展农业的农户和企业家吃了一颗定心丸。今后定将有更多的人投身于集约型、专业型、科技型的农村事业的发展,也将推进更加先进高效的农村经济。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