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2012-07-22 第06版:每日特稿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爸爸,好想再听您叫我一声二子” |
孝星陈佩斯追忆“坏蛋”父亲 |
|
| 作者:
★文/安汉图片 来源:玉林晚报 字数:4168 |
|
|
|
 |
| 陈强(右)陈佩斯父子俩 (由陈佩斯提供) |
|
|
|
|
|
|
“爸爸,您醒来吧!我好想再次听到您亲切地叫我一声二子啊!”…… 2012年6月26日21点38分,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陈强老先生在北京溘然长逝,享年94岁。慈父仙逝,陈佩斯无法抑制地抽泣起来。受他情绪的感染,他周围的人皆眼含眼泪,满脸戚戚。 陈佩斯因为喜剧表演而名满江湖,他总是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但少有人知道,陈佩斯著名笑星、“东方卓别林”的身体里面,却有着一颗孝感动天的心! 父亲曾是他最恨的人 “你这个兔崽子,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成绩还老不及格,总与同学打架?看我不揍你!” 上世纪60年代的一个春天的傍晚,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宿舍,一个严苛的父亲正在鞭打他那调皮的儿子……严苛的父亲便是陈强,而被挨打者便是陈佩斯。 陈强,1918年出生,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曾因在电影《白毛女》饰演“黄世仁”、在《红色娘子军》饰演“南霸天”而被誉为“中国第一反角”。 陈佩斯小时候很淘气,学习不努力,还老与同学打架,并被老师告状,也总在老师告状后挨父亲揍。 1969年,陈佩斯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到内蒙古建设兵团接受锻炼。在那4年时间里,孤独、饥饿一直伴随着他,他吃了一生中最多的苦。他请求父亲给他帮补点粮票或钱,但父亲对他的请求从来不予理睬。 在陈佩斯青少年的记忆中,父亲特不待见他,很长时间内,他都觉得父亲更偏爱哥哥陈布达和妹妹陈丽达,自己作为老二,上下不靠,非常可怜。 就这样,父亲曾经是他最恨的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陈佩斯才慢慢感受到父爱是那么深邃,绵长: 听说唯一能调动户口的地方就是文工团时,为了将他调回北京,父亲便把没有任何表演功底的他关在家里,教他背台词、吊嗓子、走台步。陈佩斯本来不喜欢表演,但想到进文工团便可以得到粮票,不会挨饿,便学起了表演。 之后,从不求人的陈强又硬着头皮去请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老朋友田华帮忙,正巧当时八一电影制片厂缺少演匪徒、流氓的演员,见陈佩斯长相太有坏蛋特质,便要了他。 父亲带他走上喜剧之路 1979年,在“文革”中被批斗的陈强回归大银幕,出演喜剧电影《瞧这一家子》中车间主任一角。为了推介儿子,陈强把陈佩斯拉到导演王好为面前说:“这是我的二子佩斯,他想在电影中演一个小角色,行吗?”此前,正巧王好为看过陈佩斯演的话剧,觉得不错,便将该片主角给了陈佩斯。 但这个喜讯却让陈佩斯很不自信,自己从来都是扮演“匪兵甲”或“路人乙”,能演得了主角?还是喜剧主角? “你见过有谁一出娘胎便能演喜剧的?演不了就现学现演!” 于是,拍摄的过程中,陈强便手把手教陈佩斯演戏。看到父亲这么认真,陈佩斯也不敢掉以轻心了,认真地学起来。陈佩斯的认真劲让陈强感到很欣慰,觉得这小子也许是个干演员的料。 果然,《瞧这一家子》上映后好评如潮,观众对陈佩斯的评价也很高。于是陈强便夸陈佩斯有喜剧表演的天赋,并建议他干脆今后就演喜剧,这样人丑点也没关系! 为了使陈佩斯在喜剧之路上阔步前进,此后,陈强又与陈佩斯合作了《父与子》、《二子开店》《少爷的磨难》等影片。在父亲陈强的提携下,接连拍过几部喜剧电影后,陈佩斯成了大明星。 票房被偷一怒退出电影圈 1983年的一天,陈佩斯与同事朱时茂在聊天时,均对电影小品很感兴趣,便利用业余时间创作起来。没想到他们创作的小品《吃面条》还被请上了1984年的春晚舞台,结果大受欢迎。 之后,他俩一发不可收拾,又在春晚舞台上创作表演了《主角与配角》、《烤羊肉串》、《胡椒面》等小品,他俩也因此而红得发紫了。 那段时间,见陈佩斯有些飘飘然,陈强便对他敲起了警钟:“人生亦如舞台,没有谁能永远站在聚光灯下!即便你现在站在聚光灯下,你也不应该只知道自己光彩无比,就以为周围没别人了!” 父亲的话让陈佩斯低调了许多! 果然,时间进入1986年,媒体便大量批评起陈佩斯来,说他的“喜剧表演作品,是在将大众的高雅情趣,向低俗方向误导!”这让陈佩斯很苦闷。 这时,父亲又安慰他说:“你没在喜剧作品中骂人、没取笑残疾人、没说黄色笑话,怎么低俗了?你的作品雅俗共赏!” 父亲的话让陈佩斯心里好受了许多。然而,就在这一年,他还是从八一电影制片厂“被转业”了,他先“被分配”到北京市宣武区文化馆,后又“被调动”去了河北梆子剧团。 “被”离京后,陈佩斯非常落寞,也非常悲观。 这时,父亲又对他说道:“你一会自大,一会自悲,说明你还很不成熟啊!难道创作喜剧跟你所处的城市有关系?记住,是人才在哪儿都会发光!” 父亲的鼓励让陈佩斯重新振作了起来。于是1991年,他又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制作公司,并在几年间先后投拍并主演了《父子老爷车》、《编外丈夫》、《太后吉祥》等6部电影。 这几部电影市场反响都很好,可陈佩斯却并不快乐,原因主要是电影主管部门审查很严,二是电影院线总偷票房。 最令陈佩斯意外的是,他派人暗访并揭发电影院线偷票房,还惹得电影院线干脆无故将他的电影下线。在这种情况下,1997年,性格刚直,从来不会左右逢缘的陈佩斯气愤地退出了电影圈。 也曾失意上山当农民 陈佩斯没想到,就在他退出电影圈后,他的小品生涯也很快结束: 1998年,陈佩斯发现某公司未经许可,擅自出版发行了他与朱时茂享有著作权的《吃面条》、《警察与小偷》等小品的VCD光盘,便将该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虽然最终胜诉,但他的演艺生涯却因此遭遇麻烦。 主动退出电影圈,被动失去小品舞台,陈佩斯不仅完全置身于被人骂忘恩负义的鄙弃之中,还成了无所事事的闲人,生活费更是没有了来源。 之后的一天,看到陈佩斯在默默落泪时,陈强便安慰陈佩斯说:“不上春晚难道会死人吗?那么多人没上过春晚,不一样活得好好的?” “我不是为不能上春晚难过,而是为被观众误解难过!” “在这个世界上,被人误解是常有的事!只有振作起来,才能击溃误解!” 父亲的话让陈佩斯沉默了。 陈强又对他说:“你在内蒙古兵团那么苦的日子都能熬过来,现在的人生挫折算什么?你今天心情不好,要不我们带你出去散散心吧!” 于是,在父母和妻子王燕玲的引领下,他们去了北京延庆县井庄镇大山里。下车后,父亲指着脚下一大片荒山对他说: “一直没告诉你,你虽有才华,但人太倔太不圆滑,骨子里又有着很深的乡村情结,怕你有一天碰壁后无路可走,我们便拿出钱来,承包了这1万亩荒山,承包期为50年,作为你溃败时的后方。” 陈佩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自己事业最红火的时候,父亲会想到他有落败这一天,且以这种方式来帮他。极目远眺,百感交集,他忽然觉得自己以前对父亲的误解是那么深…… 重回舞台再创喜剧辉煌 此后,陈佩斯便与辞了职的妻子进山当了农民。 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渐渐地,日晒雨淋中的陈佩斯完全变成了农民:皮肤粗糙得像山石,老茧重重的手像树皮。 山居的日子看似陶然,其实体验过了才知道有多苦。看到陈佩斯饱受磨炼的样子,陈强有触动,但仍平淡地说:“在山上的日子很苦,可是干啥不苦呢?人家山民祖祖辈辈不也那样生活吗?” 陈佩斯觉得父亲说得很对,他已厌倦了娱乐圈,觉得当山民挺好,没那么多纷繁。 但2001年春天,陈佩斯听到一个喜剧题材时,不由怦然心动,想将其改成剧本。可他已主动退出了影视圈,又怎好再进入呢?也许从他眼中看出了矛盾和落寞,父亲对他说:“我知道你不安心退出演员舞台。如果你仍热爱喜剧事业,那你短暂栖身山里,叫散心!长期栖身山里,便叫逃避了!” 父亲的话让陈佩斯猛然惊醒:是啊!我骨子里是依然热爱喜剧的!我这样远离尘嚣,经年累月,难道不是一种逃避吗? 陈佩斯认真琢磨起这事来。他觉得自己对小品已没了多少激情,而电影圈又太复杂,便想搞舞台喜剧。于是将那个题材请人创作成了舞台喜剧《托儿》。 但陈佩斯的举动遭到了朋友们的纷纷反对,理由是必亏无疑! 闻之,陈佩斯有些动摇了。但陈强却坚决支持他:“我认为肯定行!除非你表演喜剧的能力退化了!因为你演的小品那么受人欢迎,你演的舞台喜剧就是无数个小品的集合,怎么不受人欢迎呢?” 父亲的肯定让陈佩斯坚定了决心。果然,如陈强预言的那样,《托儿》上演后,既叫好又叫座。先在北京演,继而又在全国巡演,几年间,先后演出200多场,盈利有4000多万元! 有了《托儿》这个良好开端之后,陈佩斯又先后推出了《亲戚朋友好算账》、《阳台》、《阿斗》、《老宅》等话剧,都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取得了辉煌的票房。 感恩父爱有颗至孝之心 随着陈强的年龄越来越大,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弱,尤其是3年前不幸中风后更是如此。陈佩斯便在父亲楼上租了一套房子,一家人搬过来住,以便照顾父亲,平常陪老爷子散步、晒太阳,或给老爷子洗澡、按摩、擦身子,他都尽量亲力亲为。 进入今年,老爷子的病情时好时坏,经常反复,时常被送往医院抢救。见父亲身体越来越不行,陈佩斯索性全面停止自己的工作,专心照顾老人,轻易不敢离开北京。 然而,无论陈佩斯怎么照顾父亲,也无论他怎么祈祷,都终未感动上帝。6月26日21点38分,终因抢救无效,老人家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爸爸,你醒醒啊?我是二子,你听得见我说话吗?”当医生宣布父亲死亡后,陈佩斯仍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仍不停地呼唤父亲。 这时,母亲悲伤地说:“别喊了,你爸真的走了……”母亲话音刚落,陈佩斯便感觉到自己脸上顿时布满了唰唰而下的泪水…… 往事历历,他的思绪又回到了过去与父亲在一起的时光中,记忆中的父亲无论是严苛、慈祥,还是冷酷、温情;也无论是对他的表扬、批评,还是对他的失望、自豪,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令他心碎!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