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3-09-10 第B02版:教育园地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好习惯从好习惯从 |
入学开始养成入学开始养成 |
□本报记者黄剑红 |
|
|
 |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队形队列训练。 |
 |
一名女生自觉捡起地上的垃圾。 |
|
|
|
|
9月6日,记者来到玉州区回龙小学,刚走进一年级三班教室的门口,孩子们马上大声说:“阿姨好!”记者禁不住连连称赞这些小孩子懂礼貌。该校副校长林小红说,一个好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回龙小学将每年的9月份定为一年级新生“规范训练月”,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加强对一年级新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带来的良好效果是学校给人带来焕然一新的可喜变化。 “学习方式儿歌”进课堂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一年级三班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跑回教室,坐在座位上等待老师来上课。“一二三,我坐好。”老师发现有些孩子没有坐好,马上发话,孩子们听到后,一边马上回应“一二三,我坐好”,一边赶紧摆过头来正视前方,挺直腰杆,双手交叉重叠放在桌面上。“我发现这位同学坐得最端正,我要奖励他一朵小红花。”老师给了一小男孩一朵小红花,别的孩子羡慕地看着。老师这一举动,让别的孩子自觉坐好了。 隔壁教室的一年级二班,孩子们正在跟着老师的节奏,高声朗诵着:“上课一切听指挥,学习方式来约定;一二三我坐好,小眼睛看老师;课上发言先举手,同学发言要倾听;我发言,向大家,谁发言,就看谁……”这是学校自创的“学习方式儿歌”,学校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无形中养成好习惯。老师高兴地告诉记者,开学一个星期以来,学校集中对这些刚踏进小学校门的一年级新生进行一系列行为规范教育,其中的课间行为习惯教育中就包括教育学生使用“谢谢”、“对不起”、“您好”等文明用语;上下楼梯靠右走,不拥挤,不追逐打闹;爱护校园花草,不攀折花草树木等内容。一周过去了,孩子们渐渐养成遇见老师、外来访客就主动问好的习惯。 “情景剧”再现学得更快 “下课了,同学们去买零食吃,可是有些做法不对。”操场上,一年级一班正在听老师上一堂“讲卫生,不乱扔垃圾”行为习惯课。 老师交代了背景,3名高年级同学就走上前,通过情景剧形式,再现了乱扔零食的一幕:两人高高兴兴地从小卖部出来,大口吃完零食后,一名随手将包装袋扔到地上,其中一名将包装袋往后一抛,恰巧甩到一名路过同学的脸上,可扔包装袋的同学丝毫没有歉意,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同学们看一看,哪些地方做得不好,谁来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表演一完,老师就发问了。有些孩子举起了手,“包装袋应扔进垃圾桶,不能随手乱扔”,“扔到同学身上应该及时向他说对不起”。 “如果个个人都像他们那样乱扔垃圾,那我们的校园还美不美?”老师及时补充。“不美!”孩子齐声说。 “看到地上有垃圾怎么办?”“把它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一名孩子大声地说。 “如果别的小朋友随地扔垃圾,你看到了怎么办?”“我会跟他说乱扔垃圾是不对的,并告诉他要将垃圾扔到垃圾箱里。”对于老师一连串的问题,孩子们一一做出回答。 记者注意到,在校园里,都贴着醒目的标语:播下一个行动,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将收获一种命运。正是对新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他们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学习习惯、安全习惯等,学习进步就很快。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