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7-17
2018-07-17 第10版:教育 【字体】大 |默认 |

幼升小玉城家长报班忙

教师:重在激发学习兴趣,习惯培养最重要

作者: ■记者 陈君铭 唐雪萍 来源:玉林晚报 字数:2086
    小学报名将于本月月底开始,不少“准小学生”的家长们已经给孩子报了幼小衔接班。教育人士表示,现在大多数小学和幼儿园都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幼小衔接协同体系,孩子可顺利适应小学生活,衔接班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但注意过度“抢跑”可能会适得其反。
    调查幼小衔接班,模拟小学课程作息
    日前,清湾江附近的一家培训机构,几十名孩子正在学习拼音课程。“b、p、m、f……”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认真地读着声母。据了解,这些孩子即将升小学一年级,家长送他们到此学习拼音课程,主要是让他们巩固此前所学习的拼音知识。除了拼音,该机构还开设算术、看图写话等课程,均为按科目单独收费,其中,拼音课每周两节课,一个月收费700元。
    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开设幼小衔接班的主要是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和幼教机构,课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科目(拼音、算术、写字)单独收费,另一种则是模仿小学课程和作息安排,以1个月为计费周期的综合课程。
    新民路的一家培训机构也根据家长需求开设了拼音课。“我们现在搞活动,一期课程只收199元。”该机构负责人说。
    而一些幼教机构则针对今年9月将上小学的儿童开设幼小衔接暑假班。记者从一家品牌连锁幼儿园了解到,为帮孩子走好“人生第一步”,轻松上小学,他们精心制定为期一个月的暑假夏令营,不仅包括拼音、算术、手抄报、劳动、社会实践等常规课程,而且还模拟小学生活作息,进行班干竞选、如何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等活动。
    另一培训机构的苏老师介绍,幼小衔接班主要是从作息及课程内容上提早介入,为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作准备。孩子在幼儿园里以“游戏”为主,进入小学后以“学习”为主。孩子要突然由“动”转“静”,机构的课程可以帮助孩子培养习惯、激发兴趣,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让孩子养成会思考、会分析的习惯。
    家长给孩子报班学习,希望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我女儿在幼儿园学习了拼音知识,但她还不能完全把声母和韵母区分开来,我担心她上了一年级后跟不上,所以报个拼音班,让她巩固一下。”市民莫女士说。
    市民韦女士的儿子即将上小学,早在暑假前,她就给孩子规划了怎么过这个假期:外出旅游、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逛公园……但听说儿子的同学这个假期去参加幼小衔接班,学习拼音、算术,目前已经能把声母、韵母工整地写出来,她顿时不淡定了。
    “孩子在公办幼儿园上学,只会认自己的名字,拼音、识字都没学过,现在不补一下,到了小学能跟得上吗?”韦女士希望赶紧给孩子报幼小衔接班,学习拼音、算术知识,以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当然,并非所有家长都是为了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生活而报幼小衔接班。市民黄女士告诉记者,她是上班一族,孩子在公办幼儿园毕业后,在家没人照看,她便把孩子送到一家民办幼儿园,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幼小衔接班。“我没有要求儿子学到多少知识,我只是不想让他孤独地待在家里。”黄女士说。
    专家习惯培养最重要,报班太多易使孩子厌学
    对于家长给孩子报幼小衔接班的做法,一家公办学校的盘校长认为,没必要让孩子去参加这样的幼小衔接班。盘校长说,参加过补习的孩子,已提前接触或者学会了书上的知识,到了小学后,孩子会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没有新鲜感、好奇感,容易养成不良的听课习惯。而当知识越来越难时,由于孩子已经养成不认真听课的习惯,以后的就难学得懂了。如果孩子上课不能好好配合课堂活动,没能做到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影响其他同学,也造成自己不会学。
    盘校长认为,一年级的学生还是孩子,玩耍是他们的天性,过早扼制这种天性,容易让孩子厌学。一年级是关键点,应让孩子学、玩兼备,同时用语言加行动影响孩子生活正规化观念,循序渐进。一句话,家校要密切联系,老师、家长、孩子三者同步学习,老师和家长除了是引导者,更重要的是同伴、学习合作伙伴。此外,数学简单的加减法,在学前班也会有,所以大可不必去花心思去补,如果非要提前学一下也不要要求太高,只是接触感知一下即可。
    有着10年教龄的李老师分析,家长之所以会出现“担心孩子入学后跟不上”的焦虑,主要是不了解一年级孩子学习的特点,不知道怎样帮助孩子在起步阶段打好基础、开好头。通常一年级孩子学习的特点是两个“不可能”(不可能考虑问题周全、不可能长时间专心)、三个“容易”(容易忘记任务、容易被打扰、容易缺乏自信)。有些“不遵守纪律”的表现,是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而不是他们的缺点。这些“不可能”和“容易”的情况是过渡性的现象,家长只需提醒引导,切忌看成缺点去批评。随着老师的不断要求、规训,孩子的专注力和自控力一天天发展起来,这些现象就会自然消失。
    “最好的幼小衔接方式是家长先引导孩子从心理上适应,之后通过阅读等方式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还要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李老师建议,家长要注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果过度追求兴趣班的数量,会物极必反,给孩子营造出“上小学又苦又累”的印象,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