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7-17
2018-07-17 第08版:一路向海 【字体】大 |默认 |
悬知合浦人,长诵东坡诗

合浦东坡亭,千年海丝路的诗意记忆

作者: 玉林海丝路采访组 周立华 张武军 来源:玉林晚报 字数:2282

      合浦东坡亭,“仙吏遗踪”诗意浓
    与藤县、北流依江而建的东坡亭不同,合浦的东坡亭建在南流江东面合浦师范学校内,距离江边有一小段距离。从合浦师范西校门进去,就可看到一座檐牙高啄的建筑,这就是东坡亭了。
    远远看去,这座青灰色的歇山顶式的传统亭阁,掩映在几棵古树的青黄翠绿中,竟也生出几分幽寂的安宁。
    东坡亭分为前后两进。第一进为别亭,两侧均有圆门相拱,透释出几分不俗。
    第二进为主亭,正门上方悬“东坡亭”三字大匾额,苍劲凝重。主亭前面和左右山墙各有古朴的大圆窗,亭四周回廊相通,亭内外镶有历代骚人墨客题咏的碑刻,碑碣书体楷、草、隶、篆俱全。包括有苏东坡在廉时写的全部诗作。其中《廉州龙眼质味珠绝可敌荔枝》《雨夜重宿净行院》《宿兴廉村净行院》等诗篇更是为合浦人津津乐道。
    正面壁上,有一幅苏东坡阴纹石刻像,像中的东坡,慈善端祥,目光炯然。品读其仙风道骨、大家风范,仍可感受到其吟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的激情澎湃与豪迈气势。石刻像的上方有“仙吏遗踪”四字,属神来之笔,虽然苏东坡早已是用不着提示和注释的历史名人,这题铭却妥贴得体,满富感情色彩,晶凝了后人对苏大学士的崇敬与景仰。
    亭内有联,长长短短,也都情趣盎然,留人品味而忘其返。
    除近代名人马君武、胡汉民的两副长联令人感慨“述史寄情,两相交融,对仗工整,耐人寻味”外,我们更是把另一长联中的:“岭峤归程颖滨旧约,方以扁舟出世宜兴田好素心违;惠州宅圮琼岛祠荒,只余万里瞻天海角亭高遗物在”记下了。
    联中提及的“海角亭”就在邻近,上有苏东坡在此所书“万里瞻天”四个大字,赋予了海角亭也赋予了合浦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也是合浦人特别景仰苏东坡之要处。或许,这就是,“悬知合浦人,长诵东坡诗”一个重要原因吧。
    距离东坡亭向东30米,还有一口东坡井,传说是苏东坡亲自挖的。东坡亭后,有一片小池塘,池塘虽小,但行至其间,竟有一种徜徉在杭州西湖苏堤的穿越之感,想来苏东坡待过的地方都是如此般诗意。
    站立在波光与绿荫交织的光影里,感觉像首简约的宋词,静静地诉说一段关于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流传了千年的往事。
    至今合浦,人人爱诵东坡诗
    导游告诉我们,东坡亭的由来,是合浦人与一代文豪结下深情厚谊的见证。
    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62岁的苏东坡遇赦,从贬所琼州转廉州安置。对于在谪居之地备受身心困扰的苏东坡来说,合浦这块山辉川媚之地,犹如一方安静的港湾,接纳了他颠簸已久的心灵。
    当苏东坡一路风雨从海南来到合浦时,恭候已久的太守张左藏和当地名士邓拟、刘几仲等人,马上把劳累不堪的他们,接到环境优美的邓氏园林清乐轩安顿下来。一位63岁的老人,因为政治上的原因遭受挫折,而被逼经年累月千里跋涉,身体受到严重的损伤。他太需要歇歇了。
    正是廉州给了他一个安抚心灵的港湾,平静、超然,廉州山水人文包容着一个遭遇巨大变故后的苏轼,苏轼也成为廉州一段历史佳话。
    在这里虽只短短两个月,苏东坡却写了《廉州龙眼质味珠绝可敌荔枝》《雨夜重宿净行院》《宿兴廉村净行院》等诗篇和《记合浦老人语》等札记,给当地文化艺术留下深刻影响。苏轼在离开合浦的第二年病逝,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清乐轩故址修建起一座亭子,命名为“东坡亭”。
    世事沧桑,东坡亭多次兴废,十次重修。1984年7月合浦县政府全面重修的东坡亭,基本恢复了原来的面貌。如今是合浦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合浦人的重情重义,正应了东坡先生临行前,留下的《留别廉州张左藏》一诗,“悬知合浦人,长诵东坡诗。好在真一酒,为我载宗资。”
    三地东坡亭,连成一条诗意的海丝路
    东坡先生与合浦的深情厚谊,在我们一路走来的藤县与北流的城市中,感同身受。
    苏东坡一生颠簸,宦海40年,竟有30年是在南方四处流徙。62岁那年,他从广东惠州再次被贬到海南儋州3年后遇赦北归,一往一返,两次路经南北流江一线,合计有4个月时光,留下了诸多诗文轶事,是广西难得的一笔巨大文化财富
    这次苏东坡从合浦途经玉林到藤县,也整整耗时1个月,期间苏轼不仅泛舟南流江、圭江、绣江等玉林主要河流,而且沿线游览了博白绿珠井、郁林紫泉、北流鬼门关、勾漏洞、容州都峤山等人文胜迹,一路受到当地文化人的礼遇。
    苏东坡在容县都峤山与邵道士再次相聚,他与邵道士谈经论道,以精美的书法给邵道士题写了一篇《赠邵道士》。该文被收录在《东坡志林》中:“耳如芭蕉,心如莲花,百节疏通,万窍玲珑……”。此后,邵道士亲自陪送苏轼下藤、梧,依依难舍。谁想一年后的7月,苏东坡便在常州病逝!
    两次经过南流江的时间,正是他人生最后几年时光,可以说,是苏东坡先生的这两次“鸿迹偶经”,给南流江、北流江沿岸各地留下了不绝如缕的文化芬芳,如滔滔江水润着岭南各地。
    三地不约而同的建有东坡亭,三地长诵东坡诗,纪念一代文豪,表明北流江、南流江,这条海丝路,不仅仅是一条经贸大通道,也是一条诗意的通道、文化的通道。
    正如清人康基田在其《苏公遗迹记》中有耐读之笔:“廉人以东坡名其亭与井,爱公犹是也。”区区一亭,正是苏东坡在人们心目中高耸不倒之丰碑!
    或许,我们期待,如胡汉民所书的“就地建亭,共怀前世文章伯;有人载酒,要访斯州山水乡”一般,盼望东坡再访斯州山水乡,我们共怀前世文章伯!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