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07-15 第03版:悦读?教育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李亚鹏和李嫣又上热搜: |
关于暑假,我们一直都误解了 |
|
|
|
 |
李亚鹏带着女儿在乡间小道上骑自行车,好不自在惬意! |
 |
农家小院里的取水器和颇有年代感的搪瓷脸盆,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满满的回忆 |
|
|
|
|
1 前两天,一向低调的“好爸爸”李亚鹏,发出一则带孩子回乡下小住的多图微博,一下就被顶上了热搜。 他写道: 暑假来临,一路高铁回乡下祖宅小住几日。一个小院,一井清泉,一枕凉席,一顿饺子,一锅烩菜,田间转转,镇上逛逛,看看亲戚,见见故友,日月同辉,天地共存。 微博下面则是清一色的网友点赞: 张小画妈妈:最最欣赏这种教育方式,物质上的奢侈不如精神上的强大,每年的返璞归真之旅会让孩子的成长受益无穷。 …… 乡下蝉鸣鸟叫、鱼儿戏水的夏天,在我们的儿时记忆里并不鲜见。 可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手机、电脑、电视、IPAD不离视线,周末或是假期,孩子都被关在“笼子”里做作业或参加各种补习班,对于大自然不光是没有接触的机会,更是“无感”的状态。 2 今日的城市孩子,正在成为远离大自然的“全自动化儿童”。他们什么都不缺,唯独缺少了与自然的连接。 申甲是一名8岁的女孩,父亲是一名会计师,一年前,申甲被父亲从邵阳农村的老家接到了长沙。 为让女儿习惯城市生活,父亲给申甲报了培训班,其余时间就是在家看电视。 慢慢地,女儿的变化让父亲申先生不知所措,“到了城里后,女儿慢慢地没以前听话了,她看电视的时候,我跟她说话,得说两遍她才会给出反应,甚至还不耐烦地冲我发脾气。” 在了解到“大自然缺失症”之后,父亲开始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 “大自然缺失症”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人理查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儿童》里提出。 它不是一种医学诊断,而是对于人们因为疏离大自然后出现的一系列病态行为的描述。 “大自然缺失症”的危害,远远不止是肥胖、身体素质差这么简单。 首先是导致感官迟钝。 美国摩尔教授指出,“多媒体给人的体验是间接的、替代的、失真的,而且是形式单一的”,这会极大限制孩子的多感官发展。 感官失调和迟钝会出现很多连锁反应,包括注意力下降,容易出现“暴力”行为等。 其次是阻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孩子最初的自信来源就是对于自己身体的掌控,我可以跳多远、爬多高?都影响着孩子对自己能力的判断。 但现在的孩子参与的大都是“被规划好的活动”(structured play),玩积木或者玩跳棋,上美术课或者上游泳课,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自己需要被帮助的思维模式,阻碍自尊自信的发展。 3 为什么世界各国都要给孩子放暑假,而成年人没有? 提到这个问题,想必很多家长都会一时懵圈。 十九世纪中叶,在教育家Hor ace Mann等的推动下,美国进行教育改革,学校放暑假是其中一项,得到了医学界及心理学界的支持,他们认为学生长期“受压”,不利于成长。 夏令营应运而生,而最早的夏令营只有一个主题——亲近自然。 首先,大自然丰富了孩子的感3受力。 关心教育的人都知道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那是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1983年提出的。 他认为人类有7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省智能。 后来他提出了人类还具有第八种智能——自然智能。 大自然真实、复杂而多样,是人类任何文化无法模拟的。 具有自然智能的孩子拥有敏锐的感受能力,五官更发达,随时可以发现并区分自然界中的事物。 英国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给一个10个月大的男孩玩一张黄色卡片,然后用计算机模拟和这个黄色卡片相近颜色的卡片,成人的肉眼根本辨别不出来,但是这个孩子会非常轻松的把他经常玩的卡片拿出来。长期这样被刺激,这个孩子对色彩的敏锐度就会高过普通的孩子。 其次,大自然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力。 伟大的教育家卢梭在他的名著《爱弥儿》里,开宗明义写道:“凡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大自然把漫长的历史进化成果压缩成遗传密码,“刻录”于人的大脑内部,教导人类进行自发而有效的学习。 达尔文曾提出过一个假说:同样的动物,野生的比家养的要聪明。因为野生环境太复杂,不停地刺激动物作出应对,使之更有主动性。 20世纪的脑神经学家证实,实验室里的小鼠,即使在强化刺激的环境中生活,笼子里充满了各种智能玩具,但还是不如野鼠聪明。 大自然也是孩子获取科学经验的最佳捷径。科学知识、科学道理的真正源泉不在书本,而在于大自然,在河流、草地、山岭、树林之中。 所以,大自然就像一个全能的教育家,它时时都在帮助孩子们成长,使孩子们无一例外,都能够成为无师自通的学习天才。 科学家发现,自然的绿色还能提升专注力。 密歇根大学实验室曾做过一项关于专注力的研究,要求两组受试者每天在安娜堡市的商业中心,或在密歇根大学植物园散步50分钟。 一周后,研究人员对受试者专注能力进行再次评估,发现在植物园散步的参与者,注意力集中程度提高了20%;而在商业中心散步的参与者则毫无提高。 一个人的专注力提升20%是非同小可的,它相当于临床上使用一剂治疗注意力障碍药物的功效,如利他林、安非他命或右旋苯异丙胺。 也就是说,注意力集中程度提高20%,将对个体的机能表现产生显著影响。 4 很多家长会说,并不是不想带孩子接触大自然,而是没时间! 你想想,报了暑期班,还有夏令营,成绩稍差的孩子,还报了补习班,加上学校的暑假作业,“眼前的苟且”已经应接不暇,哪有时间去“诗和远方”? 其实,和自然的亲密接触,也有一些小技巧值得pick。 1.家长要消除自身与自然的4隔阂有的家长本身就不热爱自然,就很功利地把“与自然接触”当成任务,结果抱着手机出去走一圈敷衍了事,真的就是大人和孩子都很无聊。 别做塑料家长,别当沙发土豆。当家长是个热爱自然的人,家中少不了花花草草,可能还有鱼缸,饲养小宠物。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也会对动植物产生亲近,走进自然,才会是有趣和有意义的。 2.来一场“小而美”的自然之旅 不一定非得腾出十几天的时间,像李亚鹏这样,两三天的乡下游就很不错。或者饭后的一次公园散步、带孩子去果园采摘。 3.别忽视了身边的大自然 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仍然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天空,就是最远又无处不在的自然景观。 平日里,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天空的多变景象,云卷云舒,阴晴雨雪,日月星辰等等,都是丰富的自然景观,蕴藏着人类探索不尽的自然奥秘。 孩子是小树,美好的自然是沃土,在沃土中生长的小树才有机会长成为参天大树。(来源:洞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