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4-23
2018-04-23 第02版:县域博白 【字体】大 |默认 |

博白现代特色农业带富贫困户

今年筹集2000万元,以奖代补,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

作者: 来源:玉林晚报 字数:1644
养羊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好门路
沃柑种植基地内硕果累累
    4月10日,博白县旺茂镇三清村贫困户朱汝通正在山岭上平整土地,挖坑整埂,准备种植沃柑树苗。据了解,在产业扶贫项目的推动下,博白县今年将筹集2000万元建设示范农业,开展“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委托经营扶贫项目,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区,从而达到企业、贫困户双赢的目的。
    开展“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增加贫困户收入
    “十三五”期间,博白县共有138个贫困村,是全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而村民朱汝通,也被列为了这个脱贫“战场”上扶贫对象中的一员。
    2016年,朱汝通在农业生产经营培训课上,听说了“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委托经营扶贫模式后,他跟随政策上的支持,申请了5万元小额贷款并用于启动资金,开辟田地,种上了台湾香蕉、火龙果。与公司合作,有了专业的技术支持、销售渠道的帮助,朱汝通家里的收入增加了,第一次尝到了甜头。今年,在农业扶贫生产项目的推动下,朱汝通租了村里的10亩山地,并开整自家的部分山岭,准备种植13亩沃柑,期待再次获得大丰收。
    近年来,博白县通过开展“一户一产业”等扶贫项目、创新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方式引导和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2017年投入617.05万元帮助贫困户以每户3500元标准注入合作社增加收入。同时通过“企业+农户”的模式,增加就业创业机会,增加贫困户及贫困村收益。据了解,去年博白县有21家龙头企业开展“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委托经营扶贫项目,共有5860户贫困户参与,投入扶贫贷款金额3.43亿元。
    有农活干,有分红收,特色农业带来新变化
    “现在实现农作物集中经营生产,管理、技术和资金都有了帮扶保障。”三清村支书朱汝树见证了这几年村里的变化,深感欣慰。2016年,作为村里农业生产的领头人,朱汝树找到了早期在外地做生意的村民李春强,希望李春强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热心的李春强积极响应,并在多方的扶持帮助下,在村里成立了宏苑农牧有限公司。
    “种植了沙糖桔、百香果,养殖了鸡、羊、鱼,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朱汝树告诉记者,农业生产项目实施后,该村60户贫困户加入了生产活动中,通过土地流转、小额贷款等方式,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外,每年还获得4000元分红,平均每年每户可增加收入1500元钱左右。
    据统计,2017年,博白县创建了32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累计建成特色产业基地25330亩;实施21个农业龙头企业精准扶贫合作项目,打造“示范区+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产业扶贫模式,带动7418户贫困户获得分红共3762万元。
    示范农业收益大,吸引了年轻人返乡创业
    因为早年家中贫寒,三清村村民王文彬只能到广东打工。常年在外务工的王文彬在回家过年过节时发现,近些年村里发生了大变化,村民在扶贫政策的扶持下,不用再到外地打工就能在家门口赚到了钱。有了一定积蓄并怀着辛勤打拼的劲头,王文彬毅然决定放弃在广东6000元的月收入,返乡创业。而同在广东打工的同村人王苏左也回到了家乡,租了30亩田地,加上自己家的20亩田地,种上了沃柑。质量好的沃柑甘甜多汁,收购价达到每公斤11元,是笔可观的收入。
    记者从博白县政府了解到,今年县政府将筹集20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通过财政奖补引导创建工作,力争建成自治区级示范区2个、县级示范区6个、乡级示范园25个、村级示范点110个。重点把三桦生态沃柑产业、若田农业高端水果、喜气洋洋肉羊养殖、粉蕉产业、富山特色水果种植、大展荣生态种养等一批示范区打造成自治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把自治区三星级桂牛奶水牛产业(核心)示范区打造成自治区五星级(核心)示范区。此外,将增加人才引进,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记者 黄清 通讯员 廖懿)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