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4-06
2018-04-06 第06版:悦读
【字体】
大 |
默认 |
小
魂瓶:事死如事生
玉林所藏多为北流岭垌、容县城关瓷窑生产
作者: 通讯员 于少波 来源:玉林晚报 字数:998
宋绍兴二十三年纪年墓影青釉鼓钉纹魂瓶
宋绍熙三年纪年墓影青镂空瓷魂瓶
宋绍兴二十三年纪年墓影青釉弦纹魂瓶
魂瓶又称为谷仓罐、堆塑瓶等,是一种流行于魏晋时期的丧葬明器,之后接续发展,宋元时期亦较为常见。魂瓶最先由汉代的五联罐演变而来,主要作用是盛放谷物,皆有招魂、引魂之意。在敦煌发现的晚唐写本《杂抄》中就记载:“食瓶五谷舆谁作?昔伯夷叔齐兄弟,相让位于周公,见武王伐纣为不义,隐首阳山,耻食周栗……遂饿死首阳山,载尸还乡时,恐魂灵饥,即设熟食瓶、五谷袋引魂。今葬用之礼。”
东汉之前多为陶制,宋元时期陶、瓷共存
魂瓶种类多样,按照器型、装饰,可分为塔式罐、多嘴罐、多角罐(瓶)、多管瓶、皈依瓶等。而在质地方面,魂瓶有陶制和瓷质两种。伴随我国陶瓷发展史,魂瓶的材质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东汉之前,魂瓶多为陶制,之后为陶、瓷共存时期,宋元时期我国瓷业进入繁盛期,各地瓷窑遍布,遂瓷质成为魂瓶材质的主流。早期魂瓶(堆塑罐)多发现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宋元时期南方各地多有发现。
玉林公藏机构收藏量大,多为北流岭垌、容县城关等瓷窑生产的青白瓷
作为丧葬明器,魂瓶在民间收藏界的地位一直不高,民众收藏热情一直不高。上世纪80、90年代,部分民众出于忌讳,一些魂瓶甚至在刚刚出土的时候就被敲碎。虽然在民间,魂瓶的收藏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但在公藏机构魂瓶的收藏却是另一番景象,无论从文物价值还是收藏量来说都非常可观。
玉林的公藏机构也收藏了大量的此类文物,其中不少还是难得的年代清楚、品相完好,艺术价值较大的珍贵文物藏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玉林地区的公藏机构共收藏各类魂瓶46件,其中陶制魂瓶9件,瓷质魂瓶37件,时代主要集中在唐宋时期,唐代魂瓶多为陶制,宋代魂瓶则多为瓷质。玉林地区所藏魂瓶,特别是宋代魂瓶,多为北流岭垌窑、容县城关窑等当地瓷窑生产的青白瓷,种类多样,主要有塔式罐、多角罐(瓶)等,而器物本身则釉色清丽,胎质细腻,部分文物藏品随同地券墓志出土,时代清楚,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宋绍兴二十三年纪年墓影青釉鼓钉纹魂瓶,高26.2厘米,口径10.2厘米,底径7.7厘米,重1345克。1981年9月出土于容县松山镇下河六卜坪鸡爪山。瓶敛口,宽弧肩,榄形腹,外撇圈足。斗笠式盖,盖顶捏塑蹲狗一只。腹部有槽形瓦纹五道,并垂直贴饰鼓钉纹五行,每行五颗,足胫有绳纹一圈。(通讯员 于少波)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
玉林新闻网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历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