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8-23
2017-08-23 第05版:县域新闻 【字体】大 |默认 |

三百年庙宇,变身孔子书院

或为玉林首家,总投资230多万元集旅游、读书、娱乐于一体

作者: 记者 张武军 廖源 来源:玉林晚报 字数:1582
占地1580平方米的对塘孔子书院全貌
高耸的门楼古朴而庄重
屏风墙上刻着儒家文化的精髓
书院装饰典雅,洋溢着浓厚的儒家文化氛围
    “兴业对塘村有一座气宇非凡的孔子书院,应该是玉林第一个民间孔子书院。”日前,有网友惊叹。
    8月22日,记者前往对塘村,对这座民间孔子书院作了探访。
    百年书院旧址上
    一座颇具规模的孔子书院拔地而起
    对塘村是一个行政村,有大村、细村、龙母桥、吊公冲、沙口岭、翻车、晒谷坡等7个屯,共有2900多人,主要有覃、阎、梁、李、宁等12个姓氏。
    孔子书院坐落在对塘村的中心地带,坐西朝东,四面环山,书院门前有一株树龄100多年的大榕树,大榕树下一块天然巨石沧桑斑驳。
    眼前这座书院式的仿古建筑建在村道右侧的一处半山腰上,高耸的门楼上刻着“对塘孔子书院”几个大字,显得庄严肃穆、古朴大方。书院门口分设左右台阶,拾级而上,令人不由然生出一种“朝圣”的感觉。
    站在书院大门,朝东望去,那是一片平坦的稻田,视野开阔,可以俯瞰对塘村的全貌。
    据介绍,对塘孔子庙建于康熙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对塘村,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人才辈出。清康熙年间,对塘村梁上文获赐“进士及第”牌匾一块,曾任巡抚。1917年对塘村的大商家梁国华投巨资建湛江桥。阎祖祺参加抗日学生军,曾任广东东江抗日游击纵队政委。解放后,对塘村还出过副市长、大学教授、高级工程师、技师、医生和设计师等各行各业的人才。
    走进孔子书院,文气扑面而来,屏风上刻着儒家文化的精髓,天井台阶处是一个祭祀用的铜制大香炉,古色古香。
    正厅大殿两侧是一副据说是清朝乾隆皇帝作的一副对联。正中安放圣人孔子铜像,高2米多,上立牌匾:万世师表。左面安放老子铜像;右面安放释迦牟尼塑像,组合成“儒释道”三教合一。
    对塘村,历来尊师重教、崇文尚礼
    据村民介绍,对塘村小学原来设在孔子书院,村里70岁的老人基本上都在孔子书院读过书,后来村里的小学迁到孔子书院旁边办学。
    75岁的覃启宗,是对塘细村人,对塘村的老文书。覃启宗回忆说,他7岁时进对塘孔子书院读书,当天一大早,天才蒙蒙亮,父亲就叫醒他上学,父亲神神秘秘地说:“上学的第一天一定要比挑水的村民还要早,要是遇到了挑水的人就不灵了。”到了孔子书院,父亲让他用手摸一摸孔圣人的泥塑像,然后才进教室。原来,对塘村过去有一个惯例,孩子读一年级的第一天一定要起早,由父亲或爷爷亲自送到孔子书院,路上不能遇到挑水的人,要是遇到了挑水的人就得避开而走,到了孔子书院后,进教室前一定要在孔圣人的泥塑像上摸一把,沾一点孔圣人的文气,祈愿以后读书顺顺利利。
    由于年代久远,岁月沧桑,孔子书院破败不堪,前些年全部崩塌。为弘扬传统文化育人的精神,2016年,对塘村民决定重建孔子书院,组建了筹委会,发出在原旧址重建孔子书院的倡议,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积极响应,村民们踊跃捐款,义务投工投劳,社会各界人士也纷纷捐款,襄助对塘村重建孔子书院。到目前为止,共筹集230多万元,全部投入书院的建设。耗时一年多,目前孔子书院基本竣工落成,书院总占地面积1580平米,建筑面积1280平米。
    据了解,新落成的孔子书院,不仅设有民间祭祀孔子的设施,四周墙上刻着儒家传统文化的经典,着意渲染儒家思想文化,将来还开设有图书阅览室、文化长廊,每年在孔子的生日即农历八月二十七日还举行庆日活动,表彰优秀学子,营造一种浓厚传统文化的氛围。
    村委主任黄惠对记者说:“对塘村历来就有尊师重教、崇文尚礼的优良传统,村民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孔子书院在乡亲们心中崇敬无比,祈求子女能够沾一点孔子的文气,体现出这一带村民的一种朴素愿望。”
    筹委会的老阎高兴地告诉记者:“书院于农历七月初十举行庆典,书院设施齐备,集旅游、读书、娱乐于一体,欢迎广大市民前来游玩。”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