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5-21
2017-05-21 第02版:品藏 【字体】大 |默认 |

刀尖上的“古画”

作者: 来源:玉林晚报 字数:570
木版水印作品和所用到的刻板。
    持刀如笔,设色如画。木版水印,让作品再现原作的笔墨韵味和“画性”。这就是木版水印,又称“古代彩色版画印刷术”,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为一体,根据水墨渗透原理显示笔触墨韵,是对中国书画精品进行高仿真复制的一项传统工艺,也可用以创作体现自身特点的艺术作品。此项技艺是在明代发明的饾版、拱花技术上发展起来的。
    从“提刷吊耙”基本功开始练起,到磨出一手老茧,二十多年来,杭州市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版画家魏立中一直坚守着木版水印的传承和发展。
    据介绍,“木版水印”的制作过程分四步:一是勾描,根据原作上笔触的枯湿浓淡、设色的微妙变化,对原作分组分版,然后用毛笔勾描在雁皮纸上;二是刻板,把勾描好的刻稿反贴在梨木板上,用各种刀具刀法精雕细镏,制成“饾版”或“拱花”版;三是水印,根据原作用材、颜色及笔触轻重,将水墨或色彩刷掸在已刻好的许多块木版上,然后把这些版子一一在宣纸或画绢上套印;最后是装裱。
    木版水印对操作者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懂绘画、雕刻,还要懂木头和纸。
    魏立中说:“相较现代印刷技术,木版水印作品无网点,尺寸可以无限长、颜色可以用国画的颜料,这些技术特点决定了木板水印作品不是简单的印刷品。”
    2008年,木板水印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新浪)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