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12-18
2016-12-18 第05版:悦读?史话 【字体】大 |默认 |

中国历史上能讲一口流利外语的皇帝不乏其人

清朝康熙帝是第一位掌握西方多种语言的中国皇帝

作者: 来源:玉林晚报 字数:1400
康熙帝
光绪帝
末代皇帝溥仪
朱厚照画像
  康熙帝嗜书好学,掌握西方多种语言
    中国历史上能讲流利外语(含当时其他民族语言)的皇帝有不少人,若按排名,最厉害的当属清朝康熙帝,因为他是第一位掌握西方多种语言的中国皇帝。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嗜书好学的帝王。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自然科学方面的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地理、农学、医学、工程技术;人文方面的经、史、子、集;艺术方面的声律、书法、诗画,他几乎都有所研究。他还写了八九十篇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论著,亲自审定了多种历史方面的书籍,而且精通满、汉、蒙、藏等多种语言。康熙六巡江南题词很多,这些题词充分表明了他高深的汉文水平和丰富的中国历史知识,题词的书法也很好。康熙是第一位掌握西方多种语言的中国皇帝,对英文、法文、俄语、拉丁语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光绪帝和末代皇帝溥仪精通英文
  康熙之后,较为典型的有两位:光绪帝和末代皇帝溥仪。
    极具维新思想的光绪英语学习热情很高,每日清晨四点就开始上课,在阅读和写作方面都表现出相当高的悟性,但口语却糟糕至极。他计划用英语做新年献词,并致函各国公使。无奈,公使们不给面子,纷纷婉言谢绝。虽然不得已身为“傀儡”,但这位思想开明又颇具叛逆精神的青年单单是敢于以身作则、带头学英语的胆识就值得人们称赞。他以九五之尊带头学习“呕哑嘲哳难为听”的“蛮语”,提高了英语在宫中的地位,紫禁城内很快掀起了学英语的时尚。
    1917年6月,张勋率领五千辫子兵在北京拥护溥仪复辟。虽然复辟闹剧很快消停了下去,但是小皇帝的教育问题却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苏格兰人庄士敦担任帝师,教授溥仪英语。溥仪对英语学习也抱有极大的兴趣,第一年主要学习英文单词和一些浅显的口语对话,用的课本是《英文法程》;随后开始读《伊索寓言》《金河王》《爱丽丝漫游记》以及许多英文的短篇故事和西洋历史、地理;庄士敦还会把日常用语、童话、成语故事和很多儒家经典名言翻译成英文,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溥仪的英语水平进步很快,最后能用英语翻译《四书五经》,庄士敦相当满意。
    1945年东京审判时,溥仪面对法官的英文质询,对答如流,不需要戴同声传译的耳机。
  明朝朱厚照皇帝会说多国语言
    明朝的明武宗朱厚照皇帝,据说会葡萄牙语、朝鲜语、藏族语言、回族语言和阿拉伯语。仔细回顾明朝历史,是能找到相关线索的。譬如他会朝鲜话应该是源于后宫,因为明朝皇室有很多朝鲜嫔妃。会回语也不难理解,中国民间流传着“十回保一朱”和“十大回回保明朝”的说法。朱元璋推翻元朝政权,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主要将领都是回族。阿拉伯语应该是他信仰伊斯兰教的缘故。朱厚照崇信伊斯兰教,在其在位期间(1506年-1521年),曾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各个宗教进行过评述,他认为:“儒者之学虽可以开物成物,而不足以穷神知化。佛老之学,似类穷神知化而不能复命归真。盖诸教之道各执一偏,唯清真认主之教,深源于正理,此所以乘万世与天壤久也。”可见其对伊斯兰教的推崇。他还亲自写了许多赞美伊斯兰教的诗,后来被编辑成了《御制尊真主事诗》。
    元朝的皇帝,蒙古话自然不在话下,汉语反而成了外语。再往前数,都是多国并存的时代居多,皇帝们所掌握的应该都是些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了。比如宋徽宗,会女真语;唐朝皇帝会突厥话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魏明江)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