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8-16 第04版:市民城事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酷爱书法,他曾偷师学艺 |
|
|
|
 |
陈家熙在辅导孩子们书法 |
 |
30年前玉林书法爱好者的合影 |
|
|
|
|
周末,市文化艺术城,一位老人在耐心辅导几名小孩练书法。他叫陈家熙,今年71岁,玉州区城西街道五联人。休息时,他拿出一张拍摄于1986年的“玉林市首届中小学生书法邀请赛”合影,和学生们讲起了自己当年“偷师学艺”的故事。 当时在市工会,一群来自各地爱好书法的小学生和书法家们一起合影,照片上有书法界前辈苏洽熙,也有陈家熙引以为豪的学生罗超。“罗超后来的书法成就远高于我,笋高过竹,让我倍觉骄傲。而苏洽熙前辈,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陈家熙说。 主要靠“偷师”,偶得前辈点拨 陈家熙的父亲是一名药材店店员,经常用吊笔书写各种药材的名字,家庙的对联、通告等也是父亲书写的,耳濡目染,陈家熙自小就爱上了书法。 “不过我没有正式拜师学艺,都是自学或者‘偷师’。”陈家熙说,少年时代,玉林当时著名书法家万景亮、蒋海池、牟甲渟、陈锋等人春节前都会在十字街为群众写对联,很多人围观,陈家熙是他们的忠实粉丝。 陈锋擅长楷书、行书,1959年国庆十周年,玉林很多店铺要做彩门,邀陈锋写字,然后把字剪出来贴在彩门上。陈家熙一有机会,就去看陈锋写字,“他给店铺写招牌,先写好字胚,再上一次墨。站在招牌一侧,也能把字写得端正大气。” 1986年,市里举办教师书法学习班,每个公社抽2-3人到玉林师范学校集中学习,陈家熙有幸被选中。教他们的老师中就有蒋海池。时间不长的学习班,陈家熙不仅学到了书法技巧,更学到了前辈们淡泊名利、认真谨慎的态度。 上世纪80年代,政府开展政策、农业知识等方面的宣传,请书法家们帮忙。陈家熙有幸和书画名家庞敏、潘兴礼、谢乐民、陈善清等在一起工作,“他们当中有的擅长隶书,有的书画全面,有的仿宋体精湛,有的刻蜡纸一流。和他们在一起工作,并得到他们点拨,让我受益匪浅。” 数十年笔不离手,写字当休息 除了“偷师”,陈家熙还从各种字帖上学习颜体、柳体、欧体等,博取各家之长。曾是教师的陈家熙,一有空就练字,把写字当休息。数十年来笔不离手,走到哪写到哪,哪怕是在路边等人,他也会拿石头在地上写上几个字。 1986年,玉林市首届中小学生书法邀请赛,陈家熙作为工作人员见证了比赛盛况。“当时各乡镇特长书法的小学生前来参加,苏洽熙老师是评委。小学生们练笔几分钟后开始比赛,即席挥毫泼墨。” 赛后,大家在工会礼堂的阶梯上合影留念。这张几代书法人在一起的合影被陈家熙保存至今。 后来,陈家熙的书法渐有名气,参加一些比赛并多次获奖。 退休后,陈家熙更是笔不离手。十几年来,他用蝇头小楷书写了数十万字的带有玉林特色的对联、旧时的村规民约,以及一本《酬世锦囊》。 暑假,陈家熙忙着给邻居、亲戚、同事的孩子教书法。他说,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瑰宝,不要求孩子们将来都成为书法家,只是希望孩子们通过学习书法,写得一手好字,修身养性,堂堂正正做人。(记者刘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