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7-28 第03版:特别报道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好法官卢涛(下) |
|
作者:
□记者 陈梅 黄清 来源:玉林晚报 字数:2820 |
|
|
|
 |
至今保存在黄玲手机里的微信聊天记录。 |
 |
卢涛生活照 |
|
|
|
|
妻子女儿眼中 “我们是被他宠坏的母女” “结婚20年,浪漫的事没有,我们是平平淡淡的夫妻,但他走了,感觉天塌了……”卢涛的爱人黄玲说这句话时,不停擦拭着眼角的泪水,在场的人眼眶也湿润了。 “他总是这样,对待工作一直想尽心尽责做好它” 其实,今年春节前后,家人就已发现卢涛身体渐渐消瘦,劝他去检查,可他总是安慰家人说,没事的,忙完手头的案子注意休息一下就好了。去医院检查的事情便一拖再拖,直至最后,在家人的一再劝说下,他终于答应停下手中的工作去医院做检查。 “卢涛是那种不会因家庭琐事而随便请假的人,劝他上南宁医院检查时,4月5日请假当天上午,他还去了一趟办公室。”黄玲说。 同事李小莉也记得当天的情形,“卢副当时过来办公室时,表情看上去很轻松,他对书记员周冬梅说,我请假几天,有送达的案件材料,麻烦帮接一下。” “上南宁住院的东西,都是我帮收拾的。因组织安排,他即将到新成立的执行裁判庭当庭长,为此他专门带了好几本有关这方面的法律书籍。”黄玲说,这些书籍他生病住院期间时不时拿出来看,他一直以为自己会没事的,在南宁住院期间还有一次吵着要回来,说有一个案子要开庭了,他要回去开庭。“我理解他,他总是这样,对待工作一直想尽心尽责做好它。” 民一庭庭长罗飒说,卢涛自律性很强,在生病住院期间,他几次给庭领导和院领导打电话,说因身体的原因需要请假几天,很抱歉,会尽快赶回去,不耽误案件的审理,不会让当事人等太久。在同事提出要去探望他时,他婉言谢绝:大家工作都很忙,不麻烦大家大老远来看了。 5月1日,卢涛回到北流老家,院里要组织人去看望他。5月3日罗庭长打电话征求意见时,黄玲说,不用麻烦组织,不用来了,这也是卢涛的意见。 5月4日,罗飒、韦子荣和另一位同事只好向院里请了事假,开私家车到北流老家看望卢涛。 “当时见他还是很乐观,说不好意思耽误工作了。说到病情,他还笑了笑说,没事,休息好就行了。在他床前一个凳子放着药,另一个凳子还放着几本法律书籍。谁也没想到5月5日凌晨两点他就走了。”罗飒很是感伤。 “他很乐观,患病期间从没喊过痛” 回忆起卢涛前前后后住院的20多天,黄玲说,她原本打算陪他在南宁检查治疗,但卢涛不同意,说,我有大姐陪着,你在家上班,照顾好女儿,我没事的。 在那段时间,黄玲每逢周五下了班就带女儿小宇乘坐大巴上南宁看他。也是在那段时间,卢涛首次使用微信与妻儿进行聊天。黄玲至今保留着这些为数不多的短信和语音,舍不得删去:“小宇,你在干嘛呀?今天开心吗?”“我在吃饭,吃饭哦!”“祝爸爸天天开心!”“小宇天天开心!” “妈妈没时间,你要记得吃饭,写作业和按时休息,爸爸会早点好的,宝贝放心!”…… 在这些语音聊天,卢涛是那样乐观开朗,中气十足,而女儿快乐无忧,笑声清脆…… 其实,那段时间卢涛已查出是癌症晚期,癌细胞已扩散,在南宁照顾卢涛的大姐知道,弟弟已经感觉到很疼痛了。有时候实在疼得厉害,为了不打扰病友休息以及不让家人担心,卢涛自己跑到走廊熬过那阵疼痛,再次回到病床前已是满头大汗的他,还安慰大姐说没事。 黄玲说,住院期间卢涛从来没有喊过痛,连医生都说,像他意志力这么坚强的人很少见。他还处处安慰家人:不疼,没事的,放心。这是他长年累月的处事习惯:不麻烦别人,不让人担心。所以即使在工作中面对因坚持原则而得罪了一些案件当事人,遭到对方骚扰、恐吓、跟踪时,他也只是在给她提个醒后,轻描淡写道:“没事的,不要紧的。”因为有他在,因为相信他,她也没有过多的担心和害怕。 同样,因为一直得到丈夫的安慰,黄玲宽心了许多,她说,那时感觉丈夫只是生了一次严重的病,为此她在网上寻找治疗资料,四处打听民间医疗方法,只要有一丝希望都坚持去尝试。“我以为我们最终会挺过这个难关。” “他是好丈夫,好父亲” “卢涛是个苦孩子。”黄玲说,他出生在农村,8岁时父亲离世,家中失去顶梁柱。此后几年母亲的离世更是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他依靠哥嫂和乡亲的接济,生活十分清苦。正因如此,他生活很朴实,对物质没有过多的要求,“平时他上下班或去接女儿,都是徒步。” 与卢涛结婚的20年里,黄玲说,尽管日子过得平平淡淡,但他是好丈夫,好父亲—— “他周末经常爱跟同事去爬山而且爬得飞快,女儿在他的带领下也爱上爬山。” “他总爱抢着去开家长会,从女儿读幼儿园开始就不落下,老师都说他是最积极的家长。” “女儿上小学加入少先队,他特别抽时间去参加了女儿的入队仪式,回来后教导女儿:爸爸小时候的红领巾是我的哥哥姐姐传下来的,你现在自己戴上了红领巾,一定要好好学习,并且珍惜它。” “碰到我们两个人晚上都要加班,要用到家里唯一的一台电脑时,他会让着我,自己走路去单位加班。”…… 黄玲回忆起这些平常的生活片段时,几度哽咽,她说,“我娘俩平时被他宠坏了。” 卢涛8岁丧父,而如今他最疼爱的女儿,也在8岁的时候失去他。跟爸爸最亲、以有个当法官的爸爸为荣的小宇,在爸爸离开后很伤心,可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她第一次主动向妈妈提出,要到午托所全托。 女儿的体贴懂事让黄玲泪流满面,她说:由于她在一家国企的人力资源部工作,平时工作较忙,卢涛的工作也忙,小宇从读幼儿园到小学都由学校周边的午托中心托管,有时候两人都忙,很晚才能去接女儿,尽管如此,以前无论多晚,小宇都要回家,不愿意在午托所过夜的。 为了安慰伤心的女儿,黄玲对女儿说,“爸爸会在天上看着你。” 是的,爸爸会在天上看着,希望小宇和妈妈一起慢慢走过这段悲伤,就像爸爸在微信留言中叮嘱的那样:要记得吃饭、写作业和按时休息。 还有,像爸爸期待的那样成长:“小宇天天开心!” 采访手记 采访持续了多天,在卢涛的同事、家人、校友、企业法律顾问的回忆讲述中,卢涛生前的点滴事迹,浓缩为那句:虽无惊天动地事,但点点滴滴显真情。 稿子一度成稿后,北流退休老师夫妻不知情前来法院给卢涛送感谢横幅,老人的感激和号啕大哭,与仅有的一次的法庭见面,这其中的分量是什么?我们找到了答案:“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是司法公正的守护者。”在卢涛44年的人生里,他正是凭着良好的职业素养、正直平和的心态,用21年的时间,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作为一名法律人为守护这道防线该作出怎样的努力。 而从卢涛的身上,我们看到大多数默默无闻的一线法官的坚守及司法为民的情怀。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