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7-08
2016-07-08 第16版:国际话题 【字体】大 |默认 |

伊战调查报告公布英国盲目从美出兵

报告称时任工党政府以片面情报判断刻意引导舆论前首相布莱尔承认决策失误

作者: 来源:玉林晚报 字数:1677
当地时间7月6日,英国伦敦,英国发布的报告称,英国政府基于未经证实的信息做出了入侵伊拉克决定
    英国有关介入伊拉克战争的调查报告6日正式公布,认定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及其领导的工党政府盲目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没有经过审慎考虑,以片面的情报判断刻意引导战争舆论,无视战争可能带来大量平民伤亡的风险。
    被这一报告“盖棺论定”的布莱尔辩称,他当时做出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的决定出于“善意”,完全从英国国家利益出发。
  报告历时7年长达260万字
    2009年,时任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委托设立伊拉克战争独立调查委员会,任命约翰·奇尔科特为委员会主席,着手就英军为何参战、如何参战,以及战后重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展开调查。历时7年后,独立调查委员会公布这份长达260万字的报告。
    让不少英国反战人士失望的是,奇尔科特在报告中没有明确认定英国出兵伊拉克属于“非法”,仅认为布莱尔政府当时做出介入伊拉克战争决定的程序“远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报告说:“英国在解除(伊拉克)武装的和平选项还没有全部排除前就选择入侵伊拉克,军事行动在当时并非最后的选项。”
    报告还披露了布莱尔与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的书信记录,证实外界先前猜测。在2002年的一封信中,布莱尔对布什说:“无论发生什么,我都在你身边。”
    布莱尔的一名助手告诉独立调查委员会,他和另一名助手曾建议布莱尔把“无论如何”的措词删除,但布莱尔没有听从建议。
    路透社报道,一些批评人士先前指责当时的英国政府对华盛顿言听计从。对此,布莱尔事后还向独立调查委员会予以否认,称自己“不会、也没有(向美国政府)开过‘空白支票’”。
  政府夸大情报证据可信度
    2003年,布莱尔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给英国带来威胁为由,劝说议会同意英国参与对伊战争,然而英美事后并没有在伊拉克发现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调查报告披露,政府首席律师曾建议布莱尔确认伊拉克已经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布莱尔当时作出肯定回答,但至今还不清楚他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
    报告认为,情报部门应对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错误情报承担责任,但布莱尔政府错在“过于夸大(情报)证据的可信度”,而且在将情报展现给公众时也有所倾向,“刻意引用”布莱尔自己相信的内容,而不是联合情报委员会呈交情报评估时的总体判断。
    奇尔科特说,美英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时,伊拉克并没有对英国构成紧迫威胁,而发动战争给伊拉克乃至中东地区带来的乱局完全可以预料到。
    在独立调查委员会成立之时的2009年,伊拉克根本没有实现英国政府2003年描述的战略景象,教派冲突严重,国家团结与稳定时刻受到威胁。与此同时,至2009年撤军时,179名英国官兵丧生,伊拉克方面至少15万人丧生,其中多数为平民,流离失所的百姓数量超过100万。
  布莱尔或遭“秋后算账”
    独立调查委员会的这份报告被外界视作针对布莱尔有关伊拉克决策的“重判”,也为不少反战人士提供“炮火”。
    英国媒体报道,苏格兰民族党重量级人物亚历克斯·萨蒙德可能会在调查报告发布后,依据一项古老法律带领部分议员发起弹劾布莱尔的动议,让他永远无法再担任公职。萨蒙德说:“这个国家被带入一场非法的战争中,后果令人震惊,你不能连一点账都不算。”
    一些在伊拉克丧生的英军士兵家属表示,他们将仔细研究报告,以决定是否能以此为依据对有关责任者发起诉讼。
    “布莱尔和那些支持(伊拉克)战争的人应该被送上法庭受审。”70岁的反战人士约翰·劳埃德说,“如果我们视自己为文明国家,那么人们就应该为他们所做的事情承担后果。”
    另据《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布莱尔所属的工党现任领袖、一直持反战立场的杰里米·科尔宾曾表示,希望看到把布莱尔“钉上十字架”,如今乐于看到布莱尔被“盖棺论定”。
    针对报告,布莱尔事后发表声明,声称对报告中认定的决策失误承担全部责任,但辩称当时这一决定出于“善意”,完全从英国国家利益出发。    (据新华社)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