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5-26 第04版:热线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为抢一本书,他拿石子扔同学 |
冲突双方都挂了彩,对小学生间的打架争吵,老师、家长会如何应对? |
|
|
|
|
|
为抢一本书,两个小男孩受伤了,一个脸被打肿,另一个脸被抓伤、后脑勺被石子砸起一个包。小学生难免会因为一点小事起争执,他们处于懵懂的孩童阶段,对暴力伤害并不了解。对孩子间这种“暴力伤人”,家长们应该如何应对?有哪些顾虑?老师的处理方式又是怎样的?日前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小男孩被同学抓伤脸、扔石子 “唉,我们家阳阳在学校老是被同学欺负,你们家俊俊有没有这种情况,你说我要怎么处理呢?”儿子刚读一年级,不懂得该如何处理的辛女士只好向堂姐“取经”。 阳阳个性害羞胆小,刚上小学时,面对新环境、新同学,他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直到现在结交到的小伙伴仍寥寥无几。课间,阳阳常常是安静地自己在座位上看漫画书。 那天,阳阳正看得入神,同学乐乐经过他身旁时也被书上的内容吸引了。“这本书借给我看看呗!”乐乐边说边伸手去取,阳阳紧紧护住漫画书:“这是我的,我还没看完,不能借给你。” 两个小男孩你争我抢,结果漫画书一不留神被撕烂了。阳阳一气之下一掌打向乐乐的脸,乐乐则抓了阳阳一把,乐乐的脸肿了,阳阳脸上也被抓伤。 这时,上课铃响了,两人气鼓鼓地坐回各自的座位上。下课后,阳阳还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突然后脑勺被一颗石子砸中,转身一看,乐乐正得意地看着他。 “那天我接孩子放学,见他脸被抓伤,脑袋也肿起了一个包。”辛女士说,当时她很想马上带儿子去向学校领导反映,又担心如此一来会得罪老师,只好作罢,“我只能开导自己的小孩,同时教育他不要惹事,在学校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去告诉老师,让老师主持公道。” 辛女士没想到,自己的忍让,会让儿子接二连三地被乐乐欺负。最终,她去向班主任反映,让老师帮阳阳调座位,离乐乐远些,同时加了乐乐父母的微信,让他们对乐乐加强管教。 不知如何阻止孩子间的暴力行为 记者采访发现,由于小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认识不足,小伙伴间容易发生争吵,甚至动手打架。当孩子被同学欺负,家长会怎么应对?记者随机采访了10多名家长。 大多数受访父母表示,自家孩子曾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争吵或打架。在他们看来,现在的独生子女从小受溺爱,不少父母忙于工作,孩子由祖辈带大,性格霸道嚣张,容易发生争执、动手打人。 “我儿子所在学校规定,放学后,学生们必须在教室走廊外排好队,由老师带队下楼。”林女士说,一次,她去接小孩回家,一般情况下11时30分下课,几分钟就能接到儿子,但那天她等了近半小时,才看到儿子气鼓鼓、眼泪汪汪地走出校门。原来,排队下楼时,小孩不小心踩到了一名高年级男生,对方直接把他推倒,还踩了他一脚。 像许多家长一样,林女士遇到这种事情,只能好好安抚自家孩子,教育他息事宁人,若问题严重,才会考虑告诉老师,联系对方家长。部分家长不想麻烦老师,担心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受访家长吴先生说,孩子遇到这种事,最无措的其实是家长。在他看来,小学生对暴力伤害不了解,即使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进行了教育,仍无法避免问题的出现。而且事后,不少“闯了祸”的学生的父母会以孩子还小、不懂事为借口,来逃避相应的责任,就算找到学校,让老师从中协调,最后也是以孩子道歉、双方和好作为处理结果。 家长们担心,老师们这种以调解为主的处理方式,无法终结孩子间的暴力行为。“谁能保证这样的事情下次不会再次发生?”吴先生说。 遇类似情况会公正处理正面引导 姚老师是一位有着30多年教学经验的小学老师。对孩子间吵闹、打架,姚老师表示,老师首先会找当事学生谈心,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然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坚持正面引导。孩子之间会因为顽皮而出现打闹,不能以“暴力”来定性,但老师知道后一定会加以制止,及时教育,若后果严重,还会在班上进行“不点名”批评,让当事学生知道所犯错误的严重性。 姚老师说,对不同年级的孩子,也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高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懂事,除了正面引导,可以适当要求写检讨、思想汇报,把对事情的认知交代清楚,此外家长和老师也需要反复和学生沟通。而对低年级的孩子,老师会耐心地去沟通调解。姚老师认为,低年级学生年纪小,小冲突常有,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的打架行为,因此以宽容之心处理比较合适。 至于一些家长的担忧,如老师是否区别对待孩子、家长反映问题是否会影响孩子在老师心中的印象,姚老师认为是家长们多虑了。在姚老师看来,杜绝孩子再犯同样错误的最佳方式就是及时发现、公正处理。每一个老师都不愿意见到自己班上的学生出现打架、攻击他人的行为,因此一定会公正地处理。一个班有五六十名学生,有些小打小闹,倘若学生、家长不向老师反映,老师或许不会发现,情况可能会越来越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