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4-15 第23版:连载分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想象颠覆世界 |
|
|
|
|
|
|
■刘继军/著婚姻与爱情 米列娃没有实现成为一个好学者的理想,上学时,她跟爱因斯坦谈恋爱,影响了学习(奇怪的是,又谈恋爱、又和好朋友混的爱因斯坦学习还不错),两次考试失败,没能拿到文凭,成了一名典型的早恋、未婚先孕、学业半途而废的无知少女。 婚后,她一方面觉得嫁给爱因斯坦这个“喜欢空想的人”,做一个庸俗的家庭主妇太委屈了;另一方面,她又十分恐惧失去爱因斯坦。虽然她明明知道,爱因斯坦不会是个好丈夫,如果让他在物理和家庭之间选择,他必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物理。这样一来,米列娃就越来越纠结。 更何况,爱因斯坦还挺多情,换一个词就是花心。这无疑使米列娃更加愤懑。 给他们婚姻带来第一道裂痕的,是一段老掉牙的剧情。 那是在1899年夏,爱因斯坦全家去旅游,在苏黎世的天堂旅馆认识了一个叫安娜·施密德的女孩,她是这家旅馆老板的小姨子。 其时,爱因斯坦和她并没有发生什么让人脸红心跳的事,连打情骂俏都没有过。但根据米列娃后来的反应,估计眉来眼去总是有的。 他们之间最亲密的接触就是临别时,她请爱因斯坦在她的相簿上题词,而爱因斯坦顺手写了一首诙谐的情诗: 淑女窈窕,说啥是好?万念牵心,或亲秀唇。若恼唐突,且慢啼哭。还我一吻,就当报复。署名:你调皮捣蛋的朋友。 这是一个玩笑,但这个玩笑敢不敢再暧昧一点儿啊大哥?简直就是明目张胆的勾引!爱因斯坦打小就爱干这种事,给姑娘写个调皮的情诗什么的,这次的出发点也没什么特别。 10年后,也就是1909年年初,安娜从报纸上看到“爱因斯坦即将任苏黎世大学教师”的消息后,给爱因斯坦寄了一张贺卡,爱因斯坦一看,立刻回信,并欢迎她来苏黎世。安娜马上给爱因斯坦回了信。有10年前的美好回忆垫底,信中难免言语亲密。这下不得了了,米列娃截取了这封信,还给安娜的丈夫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谎称自己和爱因斯坦对安娜“有些不适宜的信”感到屈辱,并将原信退回。 这让爱因斯坦十分难堪,为了避免事态恶化,爱因斯坦给安娜的丈夫写了封信进行解释,并保证自己不会做有损他们幸福的事,还请他不要怨恨安娜。 虽然平息了风波,但这件事却成了爱因斯坦的终身伤痛,多年后他仍耿耿于怀,米列娃过激的行为或许是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反应,但这被爱因斯坦看成是“一种罕见的丑陋”。 不可避免地,他们的感情裂缝越来越大。可以想见,米列娃的抱怨声夹杂在锅碗瓢盆的撞击声中,偶尔,沉思中的爱因斯坦冷不丁就会听到幽幽的一句:“你还爱我吗?”而他一转头,看到的是一双怨愤的眼睛。战争升级,双方都心力交瘁。 如果说,对爱因斯坦与安娜通信,米列娃的过激反应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爱因斯坦与男同事交往,米列娃的愤怒就不好解释了。她给朋友写信诉苦。同时,她还担心爱因斯坦名气大了以后,对她会更冷漠。于是,她愈发阴郁、愤懑,对爱因斯坦的约束、牵绊、抱怨也越来越多,而这又促使爱因斯坦越来越想躲着她,真是恶性循环啊! 后来,爱因斯坦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物理研究上,似乎只有在物理世界,他才能得到安宁与幸福。 1909年10月,爱因斯坦正式到苏黎世大学就职。当他们的家搬回苏黎世时,米列娃的情绪好多了,这是他们相识、恋爱的地方,两人的感情也缓和了下来,一个月后,米列娃怀孕了。 对于爱因斯坦来说,苏黎世也是个值得留恋的城市,因为这里有他的好朋友——格罗斯曼在他们的母校苏黎世联邦工学院当数学教授。哥俩好,常见面,不管是生活、事业,还是搞学问,他们都聊得来。他乡遇故知,可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啊。(11) 明日关注:从苏黎世到柏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