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01-08
2016-01-08 第04版:热线新闻 【字体】大 |默认 |

亲手织围巾只为把温暖送给老人

义工们学会了织围巾,他们要再织一条送给父母

作者: 庞献 来源:玉林晚报 字数:1168
  两名义工在讨论,怎么才能织得好看。
    本报讯(记者 庞献)7日晚7时许,放下饭碗,“木子”提着一大袋毛线,骑着电动车匆匆赶往红豆义工协会办公室。此时,已有好些义工在那里等候。他们要利用休息时间,亲手编织80条围巾,送给石棠社区和协会服务的老人们。
  场面逗趣,大叔现场教美女们织毛线
    灯光下,80团毛线球摆放在桌面上,20多名义工手持毛线、棒针,你一言、我一句,讨论着如何编织围巾。办公室另一角,3名小学生在低头写着作业。孩子在家没人照顾,只好跟妈妈一块出门。妈妈忙打毛线,孩子在一旁写作业。
    “至少要12针啊,这样织出来才好看,10针织出来太小气了。”“不会吧,我才起了8针。”……大伙讨论着起多少针才合适,“木子”赶紧打电话请教。确定好起10针至14针后,不少“织工”又犯难了:这个自嘲“我是零基础,谁能教教呀?”那个苦笑:“小时候织过,十几年没碰毛线了,都忘光了。”有人已经像模像样地织起了一小段,“哎呀,我织漏针了,这里有个洞,该怎么补呀?”……
    “拿来,我教你。”“唐老鸭”说着拿过“洋洋”手中的棒针、毛线,现场教学。一个外表粗犷的大叔,手持棒针打毛线,还兼教一小姑娘,场面十分逗趣。教会“洋洋”后,“唐老鸭”得意地说:“我终于知道了,原来这么多美女不会织毛线。”
  手织围巾,满是温暖传递和童年记忆
    “连续几年,我们协会都和石棠社区联合开展敬老活动。覃叔是石棠社区工作人员,也是义工,他提出想给社区25名老人送手织围巾,还计划自己出钱购买毛线,但社区人手不足,想请义工帮织。”知道覃叔的想法后,“木子”琢磨着,何不趁此机会,也为协会的服务对象每人织一条围巾?
    “召集心灵手巧之人编织围巾,送与80名老人,想学织温暖牌的同学,一定要跟上……”召集令一出,响应者众。确定7日晚集合,大伙一块织围巾。
    得知想法成真,覃叔很激动,马上去买毛线,给“木子”送去。“以往的敬老活动,我们大多是给老人送油、米等物品,这些太平常了,亲手织的围巾要比买的好。”原来,五六年前,覃叔的女儿还在读高中,曾送爸爸一条亲手织的围巾。“这条围巾我每年冬天都围着,很暖和,挺好用的。”覃叔言语间透着幸福。
    “从小到大,我穿的毛衣都是妈妈亲手织的,比我现在买的毛衣暖和多啦!”“洋洋”说,织着围巾,小时候的记忆全都苏醒了:冬日的夜晚,一家人围着烤火,大伙聊天说故事,妈妈织着毛衣,她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妈妈织剩的毛线,她拿来边学边织……
    “一个晚上能织好一条我就很高兴了。”晚上9时许,手上的围巾才织好一小截,有的义工还得去接小孩,于是认领了几团毛线,匆匆离开,大伙说,拿回家一有空就织,实在赶不及,就叫亲戚朋友帮忙。还有人说,织好这批围巾后,自己要去购买毛线,也给父母织一条。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