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5-12-23
2015-12-23 第15版:体育话题 【字体】大 |默认 |

从情同父子到反目成仇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作者: 来源:玉林晚报 字数:1419
    约瑟夫·布拉特,瑞士人,1998年至2015年任国际足联主席;米歇尔·普拉蒂尼,法国足球名宿,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中场球员之一,2007年开始至今任欧足联主席。两位足坛的风云大佬、世界足联和欧足联的掌门人,从情同父子到反目成仇,再到如今身败名裂,其过程令人唏嘘。
    1998年,在位24年的前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决定不再连任,当时布拉特战胜时任欧足联主席勒拿特·约翰逊,赢得国际足联主席选举,但这个过程一直被认为疑点重重。2002年,时任索马里足协主席及非洲足协副主席的法拉·阿杜就向英国媒体宣称,在1998年的选举期间,只要他投布拉特一票,就会收到10万美元的报酬,可惜这些质疑都未影响布拉特走上国际足联的权力巅峰。
    同年普拉蒂尼成了法国世界杯组委会的联合主席,这也是他与布拉特第一次工作接触。普拉蒂尼迅速得到了这位瑞士人的赏识,并在帮助布拉特赢得选举后,很快被推荐进入了国际足联高层,成了布拉特的御用顾问,开启了两人关系的“蜜月期”。
    多年之后,当布拉特回忆起这段“蜜月期”时曾说:“当时我们的关系就像父与子。自1998年起,普拉蒂尼为我工作了四年,我帮助他组建了欧足联委员会。”2006年7月,普拉蒂尼宣布参加欧足联主席的选举,并于2007年1月在杜塞尔多夫当选了新一届欧足联主席。他击败的正是1998年国际足联主席选举中布拉特的“手下败将”、瑞典人勒拿特·约翰逊,从此,这对“师徒”开始了对足球世界的统治。
    在长达数年的“蜜月期”中,他们的关系如胶似漆、琴瑟和谐。布拉特在世界足坛锄强扶弱,削弱欧洲传统势力,扶持亚、非、拉等足球弱势群体;普拉蒂尼则在欧洲足坛锄强扶弱,在打压传统豪门俱乐部,给欧洲众多足球小国及二、三线小俱乐部更多的生存空间。
    可是,在对足球世界最高权力渴望和贪婪上,普拉蒂尼也得到了师傅的真传。随着权力的不断膨胀,普拉蒂尼不禁开始憧憬站上国际足联权力顶端的一天。2011年是国际足联的竞选年,已丑闻缠身的布拉特正寻求自己的第四次连任,虽然普拉蒂尼暗地里希望布拉特和他的王国垮台,能给他在2015年寻求上位带来机会,但正在谋求连任欧足联主席的普拉蒂尼也需要布拉特的支持,两人随后达成了共识。本来态度中立的普拉蒂尼突然表态,全力支持布拉特竞选连任。随后,英国媒体就曝出了哈曼贿选的消息,国际足联就此对哈曼开出终身禁足罚单。
    2015年,布拉特终于迎来了他第四任国际足联主席任期的尾声,所有人都认为已经79岁、而且承诺过不再寻求连任的他会信守诺言,觉得自己终于熬到头的普拉蒂尼也做好了竞选接班的一切准备。谁知布拉特却突然宣布将继续寻求连任,这让所有人大跌眼镜,普拉蒂尼更是怒火中烧。不过,他明白自己还很难撼动这位已统治国际足联17年的导师,于是他退而选择寻求连任欧足联主席,并带领整个欧足联借阿里这个傀儡揭竿而起,这也标志着师徒俩正式反目成仇。有趣的是,压垮普拉蒂尼的最后一根稻草——收受200万瑞郎的“不忠诚报酬”正是发生在2011年。将此事捅出来的不是布拉特,而是已正式启动对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的刑事调查的瑞士检方。
    布拉特和普拉蒂尼这对师徒因利、因权而合,也因利、因权而分,这一切都应该归咎于他们对足球世界最高权力的过度迷恋,并为此不惜割袍断义相互倾轧、撕咬,最终势同水火,双双在国际足球的政治格局中身败名裂。
    (据新华社、《北京晚报》、新浪)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