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09-03 第05版:热线关注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抗战老兵周正兴:家乡解放有他一份功劳 |
|
作者:
□记者 廖晓东 来源:玉林晚报 字数:1284 |
|
|
|
|
|
|
老兵档案: 周正兴,1927年出生,原籍江苏盐城,17岁参加新四军,开始自己的抗战生涯。 8月31日下午,在北流的家中,88岁的周正兴给我们讲述了他的抗战经历。从17岁参军开始,周正兴从老家江苏转战全国各地,如今安家在北流的他,对70年前的抗日经历仍记忆犹新。短短两年的抗战,他参加了不少战斗,这是老人毕生最自豪、难忘的经历。 年少立志赶走侵略者 周正兴17岁参加新四军,当时新四军的主要战场在江苏、山东,而周正兴正是江苏人。 当时日军已占领江苏,侵略者的凶残令人发指。“见人就杀,大家听到日本鬼子来了,就躲起来。当时我在乡下姥姥家,一天家里大人不在,我一个人外出时碰上了日本兵。”周老说,当时一名日本兵远远对他喊:“小孩,别跑。”他没理睬,日本兵端着枪冲到他面前,“或许看着我是孩子,没问什么转身就走了”。 周正兴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在自己家乡的许多暴行。“抓到人就杀,把老百姓的粮食抢来煮饭,吃不完就毁坏。”老百姓的痛苦也让这个有志青年发誓一定要把侵略者赶出家园。 1944年,经新四军发动,周正兴和哥哥一起加入了新四军。 参加新四军时,周正兴只是一个“小鬼”,没有更多的想法,有的只是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一股革命热情,“没什么说的,既然参军了,叫冲就冲,叫上就上,大家都不会退缩,听从指挥才能打胜仗。” “参加新四军后,我们主要是开展游击战。”那时生活十分艰苦,粮食供应不上,只能吃地瓜,有时连地瓜都没有。周正兴和战友们一心抗战,谁都没叫一声苦。 解放家乡印象最深刻 周正兴参军之时,已接近抗战末期,他参加的战斗不多,但记忆中有几次比较深刻,其中一次便是解放家乡阜宁的战斗。 1945年3月、4月间,针对阜宁城内伪军失去日军支持,忙于交接防务,城内粮草缺乏等情况,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决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集中11个团的兵力,先攻占阜宁外围伪军据点,再伺机攻取阜宁城。 4月24日午夜至4月28日,新四军相继收复了盐(城)阜(宁)公路沿线的大施庄、沟安墩、草堰口等据点,历时3天的阜宁战役取得胜利。这次战役,共击毙打伤伪军300多人,俘伪师长以下2000余人,攻克阜宁县城及外围据点22处,解放村镇560处,巩固和扩大了苏北解放区。 “打了三天三夜,这是我在抗战时期参加的最大的一次战斗。”周老说,当时缺少重武器,靠着步枪和手榴弹,终于拿下了阜宁,许多战友在攻城的时候壮烈牺牲了。 战斗结束,周正兴和战友们缴获了很多大炮和重机枪。“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周老哼着歌曲,眼里透着自豪。 “到了抗战后期,日本侵略者已是强弩之末,根本不经打,基本上是一打就跑。”周老回忆,鬼子龟缩在据点不敢出来,我们觉得太解气了,小鬼子终于不敢嚣张了,这也证明我们的队伍壮大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周正兴到海军任职,然后回到地方。他觉得祖国强大了,也不枉他们当年不顾生死浴血奋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