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5-07-27
2015-07-27 第10版:国际话题 【字体】大 |默认 |

三菱赔太少“和解”只是意向

要求向每人补偿120万元缩水成10万元人民币 中方律师团持保留意见否认达成全面和解协议

作者: 来源:玉林晚报 字数:1658
三菱劳工索赔团在日本游行示威
    日本三菱材料公司与中国劳工赔偿协议曝光后,面对媒体的追问,三菱材料公司24日大部分时间内不予置评。三菱材料公司公关部门24日在接受NHK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此事作为尚处于争论之中的案件,现阶段不便发表评论。
  有分析认为,该公司可能是在观察报道引起的各种反应。共同社的报道确实在中国引起争论。而中国劳工的律师则认为,赔偿金额比要求的少太多,报道所谓的“和解”顶多只是一个意向。
  要求赔偿120万现在每人只拟赔偿10万
    “作为诉讼律师,我们认为这次所谓的‘和解’是不公平的。我们也认为三菱对外公布的拟赔偿数目太少,所以对此事我们保留意见。”直接参与到索赔谈判中的北京市子悦律师事务所邓建国律师24日表示,“报道中说与中国受害者谈判团达成和解,支付对象是3765人,其实是不准确的。从我们在中国立案之后,三菱一直在寻求和解。我们当初起诉要求的赔偿金额是120万元人民币,他们现在每人只拟赔偿10万元人民币,作为诉讼律师,我们肯定是保留意见的。但是,任何律师都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凌驾于当事人之上,也不能完全代表当事人。这个报道所谓的‘和解’我不能说是完全失实,但顶多只是一个‘意向’。”
    据共同社报道,中国的受害者2013年3月成立谈判团,2014年1月开始与三菱方面谈判。随着健在的受害者越来越少,仅剩十余人,中国方面的相关人士怀着受害当事人还在世的时候为他们“讨回尊严”的想法,承担起谈判的重任。
  “谈判和解”只能说还是一个草稿
    据邓建国分析,所谓的“谈判和解”只能说是一个草稿,最终的意向书出来之后,每一个受害人都应当作为一个个体去考虑是否和解,是否愿意签字。
    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的志愿者朱惠忠女士也告诉记者,这个10万元钱,谈不上是赔偿,只是一个补偿。但劳工们年龄都很大了,对他们来说,能够活着听到日本加害企业的谢罪,比什么都强。    24日,一个名为“二战中国劳工索赔案律师团”的组织发表声明,称二战中国劳工联合会三菱分会及原告从未与日本三菱材料公司“决定达成全面和解协议”。声明还指责三菱公司至今尚未真诚认罪、悔罪,所谓的“和解”全无半点诚意。
    日本时事通讯社24日称,虽然和解条件的框架已经基本确定,但是对于和解持积极态度的受害人团体之间也存在不同意见,能否最终达成和解仍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
    二战中国劳工索赔案律师团23日也郑重声明,称日本共同社在未披露信息来源的情况下,发出了“日本三菱材料公司与中国受害者谈判团决定达成全面和解协议”的报道,一时间,对于二战中国劳工对日索赔前景的猜测和说法,真假难辨,莫衷一是。
    声明称,二战中国劳工联合会三菱分会及原告从未与日本三菱材料公司“决定达成全面和解协议”。
  ■相关
  三菱拒赔韩国劳工
  妄称殖民地有义务从事劳动

    韩国《中央日报》日文网站24日报道称,三菱材料曾向美国俘虏公开谢罪,现在据报道又基本确定向被强征中国劳工谢罪,然而,三菱材料到现在还没有向韩国被强征劳工谢罪的意思。但是,据美媒援引三菱公司董事观点,三菱之所以对韩国冷淡,是因为“当时韩国是日本帝国的领土。当时朝鲜半岛人民亦属于日本人民,根据国家总动员法,他们有义务在战争期间从事劳动”。
    韩国外交部24日就日本三菱材料公司忽视二战时期被该公司强制征用的韩国劳工一事表明立场称,三菱公司应拿出能让所有被强制征用的受害人治愈伤痛的措施。据韩联社报道,三菱公司将与受害的中国劳工达成和解,有观点认为,该公司忽视了韩国受害劳工。对此,韩国外交部发表上述立场引发各方关注,韩国政府提出的“所有受害人”自然包括韩国受害劳工。
    “韩国不能相提并论”,据美联社报道,三菱公司外部董事冈本行夫称,“当时韩国是日本帝国的领土。当时朝鲜半岛人民亦属于日本人民,根据国家总动员法,他们有义务在战争期间从事劳动”。
    (据新华社央广《钱江晚报》)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