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07-13 第03版:县域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草根文艺队唱响大江南北 |
由自娱自乐,到唱遍祖国大地,给群众送去欢乐 |
|
|
 |
队员在演出 |
|
|
|
|
在福绵区樟木镇,有一支由退休老师、商户、农民组成的文艺队,队员平均年龄超过60岁,个个精通吹拉弹唱。每到樟木镇“墟日”,他们就在镇上演奏乐曲,为群众送去欢乐。这支文艺队名叫群星文艺队,至今已成立10年。 成立十周年,文艺队举办队庆活动 记者造访文艺队的“驻地”那天,恰是群星文艺队成立十周年。他们正在组织表演,庆祝文艺队成立十周年。 文艺队的驻地是在队员陈声惠家的店铺里面。在屋子中央,摆放着一个麦克风,队员们轮流表演节目。正在演唱的是原樟木镇一中校长周肇祥。一首《我爱家乡玉林州》唱得激情忘怀。店铺的门外,围了不少观众。“他们演唱得可精彩了,我平时都喜欢来观看他们演唱。”一位观众对记者说。 “我最喜欢的就是拉二胡,平时队里演唱我主要是拉二胡做伴奏。”在门口拉二胡伴奏的店主陈声惠告诉记者。主持乐队演唱的是乐队创建者之一庞绪运,他是一名退休老教师。文艺队成立于2005年。说起成立文艺队的初衷,庞绪运说,开始时只是由几个爱好唱歌的退休老师组建,规模较小,纯属自娱自乐。后来加入乐队的人越来越多,很多还是农民。吕文旦是乐队中最年轻的,是一个泥水匠,每次乐队有演出,他都会抽空前来参加。他最拿手的是唱粤曲,现在在樟木墟已经拥有很多粉丝,每次乐队演出,一到他演唱,都会引来观众兴奋的叫好声。 歌声飘向祖国大江南北 经过10年的发展,群星文艺队已成为一支拥有四五十人的艺术团。 庞绪运、周肇祥、李创林和李富明等几个群星文艺队的老骨干,每年都要组队外出旅游几次,随身带上乐器,随时随地演唱。这么多年来,他们几乎跑了大半个中国。黑龙江、内蒙古、云南、江苏、浙江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都会找地方演唱一番。“有时在车站,有时在景区,每次演唱都有很多人观看。”庞绪运对记者说。 有一次,庞绪运带队游长城时,在八达岭演唱,一首《长城放歌》吸引了很多观众,其中还有老外。待他们演唱结束后,有一名游客问庞绪运是哪里的。当庞绪运告诉他来自广西,这名游客说:“广西是刘三姐的故乡,难怪你们唱得这么好!” 现年80岁的周肇祥是群星文艺队的灵魂人物,担任文艺队的副队长。“我唱的歌大多是自己写词谱曲的。”周肇祥对记者说,他从小就爱好文艺,特长写词谱曲,文艺队的大多数歌曲都出自他手。有一次,文艺队到云南旅游,在一个景区演唱时,周肇祥即兴演唱了一首云南的本地歌曲。唱得声情并茂,让本地的一些观众大为惊讶,说没想到这些外地人唱他们本地的歌曲居然如此动听! “我们给别人演唱,快乐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周肇祥表示,接下来文艺队将要到西安、西藏等地旅游演唱,他们要唱遍祖国的每一个地方,把快乐洒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唱响赞歌为公益 每到樟木镇“墟日”,群星文艺队都要在镇上演唱。现任队长吕榜振介绍说,文艺队发展到现在,不单单是原来的自娱自乐,他们还多了一项“任务”,就是给群众送去欢乐。“我们队员约定,每个樟木墟日12点以后就在街上为群众演奏音乐。” 为了适应观众的不同需求,文艺队表演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粤曲,有流行歌曲,也有队员自编的歌曲,都是一些表达着对和谐社会及美好生活的赞美和期盼。 “我们这支队伍还获过奖!”吕榜振向记者展示了一张装裱保存得很好的奖状,是2010年由自治区文化厅颁发的“优秀文艺队”的奖状。“得到自治区的肯定,我们更加坚定了用演出服务群众的决心。”吕榜振说。 文艺队平时还会深入到附近的村子演唱,给村民送去了很多欢声笑语。他们凭着对文艺的执著和对家乡的热爱,用自己行动表达着服务家乡群众的丝丝情意。 (见习记者王耀前通讯员李林芳)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