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07-03 第06版:热线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为硬化村路 4位退休老师“拼”了 |
平均年龄70多岁的他们,两年来顶住各种压力四处奔走筹资,村路上月终于动工了 |
作者:
记者蒋西河 来源:玉林晚报 字数:1888 |
|
|
|
 |
4位退休老师经常在一起商量修路之事 |
 |
道路硬化正在紧张进行 |
|
|
|
|
福绵区沙田镇上中村有4名退休老师,他们本可以安享晚年生活,但他们想为村里干点实事,于是自发组织村民筹集资金,硬化长达6公里的烂路,从筹备、发动村民集资到施工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顶住少数人的舆论压力,克服各种困难。如今,道路硬化已经开工,村民们也为4名退休老师锲而不舍的精神点赞。 硬化村道,4名退休教师一拍即合 6月30日,记者来到上中村实地采访,从沙田镇到上中村村委这一段已硬化,而从上中村村委往长江、岭腰垌、大田等自然村,目前还是泥路,道路狭窄不说,一边还是落差10多米的悬崖,道路被压出了深深的车辙,普通小车一不小心就会托底。几名骑自行车的小孩,在这坑洼道路上艰难骑行。 庞彪告诉记者,从村委到最里面自然村的总长度为6.1公里,路况非常糟糕,需要硬化。因条件有限,这6.1公里是他们用皮尺一米一米丈量出来的。 庞彪、张宗淮、周振香、周家芳是沙田镇上中村退休老师,年纪最长的已79岁,最小的也有65岁,有的已退休10多年,最短的也5年了。 退休之后,闲不住的他们总想为村里做点事。他们发现,村里的泥路数十年没有大修了,车辆进出不便,每逢下雨更变成烂泥路。 “想要富先修路。我们几个退休在家,身体还很好,就想为家乡干点实事。几个人一商量,决定集资硬化村道,方便村民出入。”总负责人庞彪说,路通了,能拉动村里的经济发展,让村民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2012年末,他们开始挨家挨户征求村民意见,希望每人集一点钱把道路硬化,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大家纷纷捐款,短短10多天时间,就筹到了40多万元。 同时,他们把道路硬化一事逐级上报,希望能得到政府的支持。“村里交通不便,硬化村里道路,一直以来是全体村民的愿望,也是造福后代的大事。”庞彪说,道路硬化后,附近7条自然村1800多人将受益,出行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 多方奔走,道路硬化终于开工 “你们今天来还算幸运,前几天下雨,车辆几乎进不来。”在村里担任出纳的周振香说,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条路已很难走,曾用砂石等材料修补过几次,但每逢下雨,雨水一冲刷,就会变成泥路,最深处的泥巴达几十厘米,车辆根本无法前行。经常走这条路的村民也摔倒过多次,曾有货车因道路泥泞导致侧翻。 道路硬化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但少数人心里有所顾虑,担心钱捐了,最终事情却没办成。有的村民说,等开工了再捐钱,有的不愿交钱。 “我们把硬化道路的计划上报到了政府相关部门,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补贴一点资金给我们修路。”庞彪说。为了这事,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跑了多趟南宁、玉林、福绵区相关部门,递交申请,希望尽快落实道路硬化工程,差旅费都是4名老师自掏腰包,他们只想尽快把事情办好。 期间传出一些闲言闲语,说钱交了这么长时间,还没见工程动工,是不是被“吃”了?他们承受着很大的舆论压力,犹豫是否把钱如数退还给村民,此事就此作罢。 “家人也给了一些压力,说都一把年纪了,还这么多事干什么?”周振香说,不过大多数村民给了他们很大的鼓励,对他们的工作非常支持。他说,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无论压力多大,多困难,一定要把道路硬化的事情办好。 从2013年初到2015年6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道路硬化最终在6月11日正式开工。 村民和村干为锲而不舍的他们点赞 道路硬化正式开工,4名老师似乎更忙了,施工进度他们要盯着,运来的建筑材料他们要签收,账也要看好,还有很多工作要跟进。据庞彪介绍,6.1公里按3.5米宽的道路标准进行道路硬化,预算183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30万元,政府每公里补贴10万元,剩下的钱要靠村民集资。 目前村民已集资近80万元,还有40万元左右的资金缺口,他们正在想办法到邻村或者找大老板赞助,慢慢把资金凑齐。 6月30日记者前往道路硬化施工现场,骑摩托车往家赶的村民张善林告诉记者,得知几位老师牵头集资硬化道路,非常支持老师们的做法,因为村里的烂泥路走怕了,希望能把道路硬化,村民出行更方便。他所在的自然村比较靠里面,他主动帮忙把几户邻居的资金收集上来交到几位老师手中。 上中村村委副主任张毅表示,他也是这个村子的人,从小在这里长大,一直以来修路是很多村民的梦想,2013年初知道几名老师打算集资硬化道路的想法,村委也用行动支持他们,一方面向上级汇报硬化道路的事情,一方面到村里做群众工作,动员群众集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