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01-15 第04版:民生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国内多地原奶滞销奶农“倒奶杀牛” |
玉林乳企鲜奶价格稳中有涨 奶农却陷滞销困局 |
专家:乳业应向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 |
作者:
记者黄春斯 来源:玉林晚报 字数:2699 |
|
|
|
 |
牛奶滞销,奶场前景未卜 |
|
|
|
|
2013年,国内一度出现“奶荒牛贵”的局面,原奶价格大幅提升,乳企纷纷抢购奶源。到2014年末2015年初,原本俏销的原奶面临滞销的局面,生鲜奶价格下跌,各地乳企限收、拒收鲜奶,日前,河北、山东等地“倒奶杀牛”的悲剧屡见报端。那玉林的鲜奶市场是否受波及?记者采访了解到玉林鲜奶市场主要以水牛鲜奶为主,价格受影响不大,但也有乳企停止生鲜奶的收购,部分散户奶农面对滞销的牛奶困局不知所措。 乳企 本地以水牛鲜奶为主,不受国际奶价影响 记者通过调查本地生鲜奶市场了解到,玉林本地销售的生鲜奶主要以水牛奶为主,与全球范围销售的黑白花牛奶不同。玉林水牛鲜奶的收购价2013年的时候为7元/斤左右,而到了2014年后略微上涨,目前按鲜奶品质的不同收购价在8元-10元/斤不等。 为何2014年下半年国际奶价不停下跌,玉城本地的鲜奶收购价却在上扬?广西玉林市桂牛乳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助理卢女士告诉记者,玉林本地销售的鲜奶主要以水牛鲜奶为主。且玉林的奶牛养殖规模相对国内其他地区来说属于小型养殖,每天鲜奶的生产量并不大,远远不能满足市民喝鲜奶的需求,因此,玉林鲜奶市场不受国际奶价的影响。 卢女士还表示,随着市民对奶产品消费的不断认识,市民消费慢慢从常温奶、成品奶转向生鲜奶,订购生鲜奶的人数每年都在上涨,玉林生鲜奶的生产仍达不到市民的需求,生鲜奶的收购价一直稳中有涨,每年的上涨幅度在10%左右。 奶农 价格低廉、乳企拒收,奶农流汗又流泪 “从下个月开始,我们原来和某乳企签的收购合同不再续签,该乳企不来收购我们的牛奶,每天几百斤的鲜奶卖不出去,接下来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北流大里一位奶牛养殖户跟记者说起卖奶的事时,满心忧虑。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玉林的奶牛养殖主要以散户为主,这些养殖户拥有自己的养殖场,饲养的奶牛几十头、上百头不等,生产出来的鲜奶无法实现自己加工、销售,只能卖给奶企。因此,在整个乳产业,奶农处于被动地位,在价格上没有发言权。 养殖户梁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奶牛的养殖成本越来越高。特别是2013年闹“奶荒”的时候,小牛价格走高,后期的饲养,如饲料、护理、人工等成本每年都在上涨,再除掉疫病等损耗,每斤鲜奶根本挣不到多少钱。“虽然鲜奶的收购价每年都在小幅上涨,但这个上涨幅度还不如成本上涨大,收购价提不上去,这个行业越来越难做。”梁先生无奈地说道。 乳企为何停止对养殖户鲜奶的收购?据梁先生介绍,虽然北流地区有不少奶牛养殖户,但都是以散养为主,养殖的奶牛数量不多,每天生产的奶量达不到乳企的需求,故乳企两天才来收购一次,但隔夜的鲜奶品质就会变差,收购价被压低。乳企需要大量品质好的生鲜奶但奶农供应不上,乳企若是停止对养殖户鲜奶的收购,奶农的鲜奶则销不出去,只能拿去倒掉,乳企和奶农的不平衡关系一直无法打破。 “如果该企业不再和我们续签合同,我们只能找别的乳企,但如果收购价被压得太低,收不回成本,我们只能倒掉牛奶,把牛卖了或当普通牛养。”梁先生表示。 业内 乳业应向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 数据显示,2014年前11个月,我国进口奶粉88.4万吨,同比增长20.2%,乳品企业更愿用进口奶粉作为加工原料,对国内生鲜乳的依赖明显减少,全年国内生鲜乳产量增长5.2%,奶源相对过剩,而国内乳制品消费市场增长缓慢。 业内人士分析,国际奶源减少,国内乳企就“高价抢奶”,国际奶源过剩,国内乳企则限收、拒收鲜奶,导致奶农“倒奶杀牛”。国内乳业受制于国际乳品市场,没有主动权,一旦国际乳业出现变动,国内乳业也跟着受牵连。 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广西玉林市桂牛乳业有限公司的卢女士表示,关键是政府应该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乳制品消费观。目前消费者购买最多的是常温奶、成品奶,而这些乳制品都是经过加工、提炼或添加其他成分才在市场流通。实际上营养价值最高的乳制品就是每天生产的鲜奶,只经过消毒不添加任何其他成分。如果消费者养成每天喝鲜奶的习惯,那对乳品的消费便会回归本地,本地的乳业也能得到发展。 对于乳企与奶农之间关系失衡的问题,玉林市畜牧站的李站长则表示,主要是目前我市乃至全国范围内奶牛养殖与加工、销售环节的脱节。受资金、场地等因素制约,我市的奶牛养殖主要以散养为主,玉林乳业没有形成规模产业,散户生产的鲜奶不能实现自己加工、销售,只能卖给乳企,乳企掌控收购权和定价权,奶农处于弱势地位。 要使玉林的乳业发展起来,李站长表示,政府应大力扶持本地乳企,发展龙头企业,并向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要督促乳企履行与奶农之间的收购合同,形成规模化发展,实现产业融合。其次,应该鼓励联产经营、家庭牧场等经营模式,提高奶农的组织化程度和整体竞争力。 ■新闻延伸 农业部: 加大监测协调力度 缓解“卖奶难” 奶价有涨有跌本属正常的市场现象,奶牛或卖或屠也是奶农的自主行为,但如果每隔几年就出现价格大幅涨跌的“过山车”现象,每隔一段时间奶荒和杀牛在奶业领域不断交替上演,那么这样的市场就不太正常了。 市场反常的背后,暴露出的是市场的失序,以及政府的失位。在奶业市场秩序尚未有效建立时,一味放任市场,任由市场之手挥舞,只会加大价格波动,出现更多“倒奶杀牛”极端事件,不但奶农利益遭受损害,也直接危害中国奶业发展。 针对近期“卖奶难”问题,农业部11日表示,将通过协调乳品企业增加收购、启动奶业生产监测、加大政策扶持和救助力度,全力以赴处理“卖奶难”,保护奶农利益、稳定奶业生产。 农业部表示,将积极协调乳品企业增加收购。1月8日,农业部与伊利、蒙牛等重点乳品企业奶源负责人进行协调,督促企业做好生鲜乳收购工作,稳定中小牧场和养殖户小区的奶价,保护奶农利益。 农业部表示,将启动奶业生产监测工作。目前,农业部已启动全国奶业生产周报制度,及时调度生鲜乳生产销售状况,重点收集乳品企业拒收数量、奶农倒奶数量、非正常淘汰奶牛等情况。 农业部称,将积极争取财政、工信、质检、食药监等有关部门的支持,研究制定包括奶农救助、奶粉临时收储、扩大乳制品消费等方面政策措施。 下一步,农业部将继续及时监测全国生鲜乳生产销售形势,根据形势变化会同有关部门推动适时出台保护奶农利益、稳定奶业生产的政策和措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