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4-11-17 第10版:锐读天下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油价跌至4年最低 油价还将“几连跌”? |
|
|
|
|
|
|
15日零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迎来史上首次“八连跌”。国内成品油价格为何连续下调?不断下跌的油价如何影响宏观经济?国内油价还会有“几连跌”? 90号汽油每升再降0.14元 迎来“八连跌” 国家发展改革委14日发出通知,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90元和18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14元和0.15元,调价执行时间为11月14日24时。 这是7月份以来连续第八次下调成品油价格。这次调价落实后,7月以来90号汽油和0号柴油零售价格每升累计分别降低了1.11元和1.25元,国内汽、柴油零售价格已普遍回落至“6元时代”。 油价缘何“跌跌不休”? “八连跌”后,今年7月以来,90号汽油和0号柴油零售价格每升累计分别降低了1.11元和1.25元,国内汽、柴油零售价格已大部分回落至“6元时代”,达近四年来最低位。 我国于2013年3月底出台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按照新机制,国内汽柴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这意味着在新的定价模式下,成品油价格涨跌取决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 当地时间11月13日,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4.21美元,跌破每桶75美元关口,为2010年9月以来最低。1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7.92美元,也跌至四年来最低。二者均比今年6月底的年内高点下跌了约30%。但随后于14日出现明显反弹。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室主任牛犁说,供强需弱的基本面是此轮国际油价下跌的核心因素。美元走强、地缘政治等因素又助推国际油价持续走低。 国际原油市场正在经历深层次结构性变化。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变革中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正在减弱,国际能源署10月份发布的报告将2014年和2015年的全球原油需求日均增长预测值分别下调了25万桶和9万桶。 与此同时,供应却出现超预期增长。得益于技术突破,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幅增加,2008年到2014年其总体原油产量增长80%。今年以来美国原油产量增量占全球石油供应增量的九成以上。虽然美国并未解除实施40余年的原油出口禁令,但其国内供给充裕导致的原油进口量下降,间接对全球供应格局产生影响。而面对此轮油价下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并未减产。 10月29日,美联储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美元新一轮走强,美元指数已于近期刷新5年高位,以美元计价的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受到打压。地缘政治方面,伊拉克和乌克兰局势并未对国际原油供应产生明显影响,三季度利比亚原油产量超预期增长。美国和欧洲加强对商品期货市场的管理,明显抑制了投机资金对油价的炒作。 “低油价”将如何影响中国经济? 我国是石油进口大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大幅下跌,总体来说,对宏观经济影响利大于弊。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1至10月,我国进口原油2.5亿吨,同比增长9.2%,进口原油金额同比增长8%。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减少了我国进口原油的外汇开支,并为加快建设石油战略储备创造了机会。 油价的下降不仅有利于有车一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作为基础工业原料和基础能源,原油价格的下跌将带来工业成本和物流成本的下降,推动下游产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减少百姓生活开支,缓解输入性通胀的压力。 另一方面,牛犁说,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将推动工业品价格进一步走低,加大工业领域通缩压力,并使石油石化行业的整体效益受到影响。 “石油、煤炭等能源价格的走低,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推动节能减排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此应警惕。”他说。 油价不排除“九连跌”甚至“十连跌”可能 在“八连跌”后,国内成品油价格会不会继续下跌?对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的判断,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油价下跌后,许多产油国的经济和财政都面临巨大风险。OPEC将在11月27日举行部长级会议。这次会议上,OPEC会限产保价,还是会继续维持低价以争夺市场份额,吸引着市场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全球原油供应格局发生巨大改变,关键是以页岩油、油砂为代表的非常规石油资源产量的快速增长。从开采成本分析,如果原油价格跌到每桶70美元一线,那么这类非常规石油资源的开发就破了成本线,继而将大量停产导致原油供应减少,从而使价格企稳回升。 牛犁认为,当前国际油价的回落存在“超跌”成分。全球经济依然在温和上涨,基本面并不支持如此低的油价水平。虽然OPEC国家是否限产尚不确定,但俄罗斯等非OPEC国家对油价的承受能力较弱,应会采取一定对冲措施。随着北半球气温变冷,取暖用油需求上升,也会对油价起到一定支撑作用。从长期看,油价走弱令石油企业放慢或减少投资,从而带来石油产量的下降,进而将再度助推油价走高。 “不排除国际油价会短时突破每桶70美元关口,但继续下跌空间有限,小幅反弹预期增强;不过,如果没有突发地缘政治等因素,短期内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也不大。”他说。 从目前看,国际油价仍旧缺乏利好支撑,市场预计,不排除国内成品油价格“九连跌”甚至“十连跌”的可能。 国际油价还会跌吗? 国内市场油价持续走低,主要原因是近5个月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下行。然而,14日国际油价收盘大幅反弹,引发各方对国际油价走势的猜测:国际油价还会跌吗? 还将继续低迷 市场出现一些油价见底的声音,但多数分析师认为,由于供过于求的局面难以改变,未来一段时间油价还有可能继续低迷。 从事能源交易的分析资本管理公司合伙人杨涛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近来油价大跌,市场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恐慌,主要是因为很多机构已经下调油价的目标价。 杨涛认为,股市和其他大宗商品市场表现还好,油价作为一个单一品种下跌,主要还是受供需基本面的影响。目前全球原油供应充裕,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减产的市场空缺很快就会被北美和俄罗斯的产量补上来。 他指出,除非欧佩克大幅减产,否则油价受到的影响有限。预计短期内70美元将成为纽约油价的重要支撑位,今年底前可能在70至80美元区间震荡。 国际能源署14日公布的月度石油市场报告显示,除非全球原油产量减少,否则直至2015年上半年,油价都可能保持下行态势。 美国能源信息局12日发布的短期能源报告指出,近期油价大跌的因素包括全球经济偏弱导致原油需求增速放缓,利比亚等国的原油产量上升,以及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增加。明年布伦特油价的预期均价将下调至83美元。 仍有很大不确定性 美国能源信息局说,未来油价走势仍有很大不确定性。影响油价的主要因素包括欧佩克产量和美国页岩油产量。 目前,全球原油日均消费量在9000万桶左右。欧佩克自2011年决定将原油日均产量保持在3000万桶的水平,这个限额一直维持至今。不过,欧佩克成员国实际产量超过这一指标,原油日均产量接近3100万桶。 非欧佩克国家产量上升,导致欧佩克市场份额受挤压。欧佩克发布的《世界原油展望》报告指出,未来几年,非欧佩克国家的原油产量将明显上升,市场对欧佩克的原油需求将从2013年的日均3000万桶降至2017年的日均2820万桶。 一些产油国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降价。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日前下调向美国出口原油的官方售价。市场人士将这条消息解读为“沙特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采取的价格战”。 本月27日,欧佩克将举行部长级会议。市场关注欧佩克是否会下调产量上限。但欧佩克成员国近期的表态显示减产的意愿并不强。 德意志银行旗下大宗商品基金经理龚达维认为,欧佩克11月份会议有50%的可能决定减产,目前欧佩克成员国内部意见不统一。(综合新华社稿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