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4-07-16 第18版:育周刊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孩子们的夏令营听听他们说 |
|
作者:
黄雅维文/图 来源:玉林晚报 字数:1678 |
|
|
|
 |
玉林市童军训练营的孩子们 |
|
|
|
|
接到主编给的采访任务“关于孩子们的夏令营”,我的脑海立马浮现的是一群被晒得黑黝黝的娃儿的场景,估计都是被家长强迫去提高锻炼的,因此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一副苦逼的表情……呃,可我到达采访目的地时,我想我一定是把自己当年军训时的情境与这样的夏令营给混淆了,因为我所看到的场景是一群孩子正欢快地打闹,等待着出发……我承认,是我OUT了。于是,我决定听听他们说。 孩子说:“我昨晚都兴奋得睡不着” 来到“成长的奥秘”夏令营集中出发地点,孩子们早已热热闹闹地打成了一片。屋内,几个娃儿正在认真地堆着沙盘,屋外那几个正带劲儿地嬉戏追逐。据说这一批有15个孩子,年龄都在8岁至10岁这个阶段。而让小记目测到他们是一个团体标志的是那一身统一的红白条纹相间“营服”。由于还有一个孩子因事耽误,还在从贵港赶来玉林的路上,所以团队的出发时间必须往后延迟一会儿。可以看出的是,到场的孩子们并没有因为需要等待而焦急躁乱,也许对于他们而言,从此刻开始的五天时间里,无论去哪儿,无论干什么都是欢乐的、自由的。 而记者了解到,其他夏令营如“笔走山水”、“海岛求生”等团队,孩子们都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就要出发了,开心吗?”“开心!”让我诧异的是他们的回答竟是异口同声的。接下来,就像炸开了锅,“我昨晚都兴奋得睡不着觉”,“哈哈,我也兴奋,但我昨晚没有睡不着”,“我早几天就开始兴奋啦”…… “参加这次夏令营,是你们自己想来,还是爸爸妈妈让你们来的?”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是我自己想来,我喜欢”,“我自己想来的,而且我把作业做完了,我爸爸才批准我来的”,“我自己想来,我家人也想我来”……看着孩子们一脸的兴奋劲儿,我想我已经不用再问啥了,因为所有的答案都写在了他们的脸上。可我心里又不禁有了一点点小小的失落,为啥我以前小的时候没有这样的夏令营呢?哈哈,我好羡慕他们啊! 教练说:“千万不要小瞧他们的独立能力” “我不得不说,其实这些孩子们脱离父母,独自出来几天,他们的心中是有一种窃喜的,那一种可以暂时摆脱平日里来自家庭和学校的管制,对他们而言,又是另一种自由。”有着多年带队经验的张教练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而这些孩子的父母有很大一部分本身也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从小贪伴,苦于家中很难找到合适的玩伴。自然也就不能从中学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而通过这样的组织团队游戏,能增加孩子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避免在学校培养的单打独斗、我要第一的自私心理。 “千万不要小瞧他们,有时脱离了父母,他们所爆发出来的能力是你所想象不到的。”张教练说,夏令营里几十个孩子聚在一起,同吃同住,真诚互动,这无疑是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最佳场所。它使孩子们融入社会的大课堂,对久居都市的孩子是一次很好的提升自己能力的活动。让孩子从中能学到很多从书本学不到的东西。增长他们的知识,特别与周围其他人的共处。“夏令营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可以利用它来提高孩子的许多能力。特别是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都市里很多孩子所缺乏的。” 记者手记: 这是记者在网上看到的一组数据,据说是由一家知名的调查企业随机抽取92个夏令营的数据分析写成的。 孩子的收获: 96%的人结识了新朋友; 93%的人认为通过夏令营认识了跟自己不同的人; 92%的人认为在夏令营认识的朋友帮助他们发现了自己的长处,使他们对自己感到更自信; 74%的人做了以前不敢做的事情,克服了平时不能克服的恐惧。 父母的感悟: 70%的人认为孩子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信; 63%的人发现自己的孩子继续参加在夏令营接触到的新活动; 69%的人说孩子和夏令营认识的朋友一直保持联系。 不管数据是否可信,但从表面看来,小记能切身感受到的是夏令营活动给孩子带去的欢乐和美好的回忆,想必对他们日后的人生之路也是有所帮助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