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7-16
2014-07-16 第05版:市民影像 【字体】大 |默认 |

烈日下的劳作

作者: 来源:玉林晚报 字数:831
防晒防虫的穿着,是女收割工的标准装束。
长时间的日晒雨淋,收割师傅大都皮肤黝黑
收割机上下货车或者跨越沟壑,需借助铁梯。
收割一亩稻田,约需20分钟。
闲暇时,及时清除收割机上的淤泥。
    清晨5时许,天还没亮,在玉石公路一个加油站里,来自四川绵阳的马大姐就起来了,她逐一拍打着停放在加油站边空地上的几辆小货车,把住在车上的同伴叫起来。十几个老乡迅速起来,在加油站里洗漱完毕,吃过早餐,登上小货车前往名山街道二泉村。车上载着他们全部的生活用品,还有他们挣钱的工具——5台收割机。
    在二泉村一块空地上,马大姐和同伴停好货车,几个男人往车上架好铁梯,把收割机开下来。很快有村民过来请他们到田里收割稻谷,每亩70元—80元。“烂田或者稻谷伏地多的,收费100元左右。”马大姐说。马大姐和另外两个女伴负责量地、谈价,十几个男子汉开着收割机分散在各个田里,轰鸣着来回跑。
    上个月,马大姐等人从老家绵阳出来,先是到广东,一路帮人收割稻谷。二泉村,他们已是第8次光顾了,很多村民都认得他们。
    马大姐说,如果稻田是成片的,一台收割机一天最多能收割40亩,不过,在玉林农村成片收割的稻田并不多,农民们三三两两地来请马大姐他们收割,有的仅半亩多。
    太阳渐渐火辣,来请他们收割的农民也不多,他们或在车旁啃干粮,或在田里大口喝水。“中午我们一般不做饭,天气太热,吃不下,就喝水为主。”有活干的继续干活,没活干的就修理机器,清理收割机上的泥块。下午5时许,来请他们收割的农民多了起来,一帮人忙到6时30分。此时天气突变,天边乌云翻滚,男人们开着收割机回到货车边,“要下雨了,今天提前收工吧。”
    马大姐坦言,今年帮人收割稻谷并没赚到什么钱,“你看,到处都是收割机,来自河南、安徽的,还有玉林本地的。一天下来,一台收割机所赚毛利不到1000元,除去油钱和成本,已所剩无几。”王大哥掰着手指算了算,这一趟,收入明显比去年差,好在一路上,所有收费站都对他们实行免费通行。
    每天收工后,吃过简单的晚饭,马大姐他们不是在加油站里过夜,就是到一些大的广场,女的住在车上,男的打地铺。下一站,他们要赶去来宾,然后就打道回府了。(记者刘赛)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