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7-12
2014-07-12 第08版:南流副刊 【字体】大 |默认 |

父亲曾经是个兵

作者: ■梁增庆 来源:玉林晚报 字数:1333
    2012年秋天,落叶纷飞。父亲也就是在这一年领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本存折。
    那时已经开学,我在县城的中学教书。父亲穿着弟弟退役时的那套绿军装找到我,手里拎着一个藤蔓编成的藤蒌……
    父亲曾经是个兵!18岁应征入伍,1961年响应军营“支援农业第一线”退伍回乡,参加地方建设。
    “父亲找我一定有什么事!”看着父亲,我突然有一丝异样的感觉。
    父亲这辈子什么事都自己扛着,很少求人。他最怕进城,像找人办事,盖个印章什么的,说起来总令他头疼。
    看着父亲干瘪的脸,满面的皱纹,花白的胡须和头发,我想起了许多年前的一件事。
    那时候,家里住房紧张,经济困难。周末回家要钱要米,寒冷的冬日,和弟弟同挤一张床,单薄的被子你拉我扯……这是读书年代我和弟弟在农村曾经留下的缩影。
    印象中,那天县民政局来了很多人,家里很热闹。他们说这一年国家颁发了许多政策,其中有一项是救助农村生活贫困的退伍军人。
    记得那个周日有暖暖的太阳,我在院子里看几棵盆栽的“节节高”。那时候,母亲卧病在床,多年犯的胃病,加上萎缩的左肾,折磨得她呻吟不已。父亲和他们在院子里聊了许久。“村委的推荐,我们看了。准备一下材料吧,加盖村委印章,下周一交镇政府民政办……”临走时,短短几句话,说的是国家拥军爱民的政策,给我们带来的却是一个无比温暖的春天。
    几个月后,民政拨款来了,补助给父亲的是600元的生活费。这笔不大不小的费用,父亲用一半供我和弟弟上学,一半给母亲治病。对于一个困难重重的家庭来说,这点钱虽然杯水车薪,却是雪中送炭。那一年我17岁。
    除了这件事,记忆中,父亲感觉最温暖最难忘的是建军节。每年8月1日村里召开退伍军人座谈会,慰问退役士兵和了解他们的生活,这是我们村每年不变的大事。父亲每年都参加,每次开完会后总带着激动和泪水思绪纷飞地和我们讲他在军营里的故事。
    而每每这个时候,父亲也仿佛回到了他服役时的炮兵部队,回到了拉练江西吉水那段难忘的军旅岁月。我想,在这一刻父亲一定感到非常自豪和光荣。
    正在回忆曾经苦涩的岁月,父亲宏亮的声音突然把我惊醒。
    “前几天,县民政局给我发了本存折,说是补助退伍军人老年生活的……”父亲说话速度虽慢,却总带着军人特有的阳刚。父亲这些年,的确老了许多。
    一缕阳光从窗外的木棉树缝射到窗台上,父亲手里拿着一本深红色的邮政存折,一脸的兴奋。他从藤蒌里拿出自家种的红薯给我,说弟弟退伍后回乡发展也很不错……
    而古稀之年,收到民政给他发放的一本存折,这可能是父亲一生都意想不到的事情。
    2013年国庆节,家里打来电话,说父亲上台阶时忽然跌倒,送医院救治了。我急忙回家。父亲住院治疗后病情稳定下来。到出院结账时,父亲摸出那本存折。看着父亲沧桑的脸,我的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
    四年义务兵役,每月补助40元。这是父亲存折上打着的数字。
    从我读书时代,政府一次性补助给父亲的600元,到现在每月补助40元,这生活的光景,就像老家院子里栽种的花卉——节节高。
    在无声无息的春雨中,在暖意融融的阳光中,父亲的生活总在日日吐绿,节节向上。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