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6-16
2014-06-16 第15版:连载分类 【字体】大 |默认 |

邵逸夫全传

作者: 詹幼鹏/著 来源:玉林晚报 字数:1315
    大导演跳槽反目成仇
    《梁祝》成功后,李翰祥在邵氏的地位无人可比。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翰祥打起了跳槽的主意。
    在当时,邵氏是一家家族公司,这里的一切都属于老板邵逸夫一个人所有,其他人给老板打工,视其能力大小,由老板开工资。
    当年李翰祥要离开邵氏公司时,邹文怀就曾对邵逸夫提出此事的弊端,希望他能改革,实行分红等办法,但邵逸夫却没有接受,只答应提高李翰祥的酬金。后来,邹文怀离开邵氏,建立嘉禾公司时,就吸取了邵氏公司的教训,把嘉禾搞成了股份公司,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成为能与邵氏抗衡的对手。
    李翰祥打算离开邵氏公司,说到底也是为了一个“钱”字。
    从邵村人主政“邵氏兄弟公司”开始,李翰祥就加盟邵氏,其作用和贡献有目共睹。一干这么多年,除了“红导演”、“头牌导演”、“金牌导演”这些虚名之外,他所得到的,只是微不足道的片酬。这些片酬和他付出的劳动是不相称的。
    李翰祥意识到,这是不公平的。虽然感谢邵氏兄弟的知遇之恩,但是,他不想再在邵氏打工了,他要自己创立一番事业,过一过老板瘾。于是,他决定离开邵氏。
    听到李翰祥要走的消息,邵逸夫心里也很不好受。邵逸夫当然清楚,虽然知道公司制度有弊端,但他却不能随意改变。就在这时,又一个消息传到邵逸夫耳里——李翰祥不仅自己要走,还想在邵氏策反一批人随他一同“私奔”,其中包括正走红的凌波。
    邵逸夫派人找到凌波,对她做了一番工作,凌波改变了主意,决定留在邵氏。李翰祥又去找方盈、李菁等人,想把这些有前途的演员带走。
    对此,邵逸夫早就有所提防。他已做好了工作,稳住了军心,不让任何人和李翰祥接触。就这样,李翰祥两手空空地离开了邵氏。
    李翰祥离开后,邵逸夫一张诉状将李翰祥告上了公堂,说他撕毁合同,单方毁约,要求赔偿30万元,李翰祥败诉。这笔钱,由邵氏公司的死对头、电懋老板陆运涛掏了腰包。因为当时正是陆运涛在背后运作,要挖李翰祥。
    除了罚款外,法庭还下了“禁制令”,判令李翰祥从此不准在香港境内从事电影工作。李翰祥本来准备租用亚洲影业公司的片场拍片的。法院这样一判,他的计划就泡汤了。这时,邵逸夫还请来私家侦探,每天蹲守在李翰祥的大门口,跟踪他的行踪。这样一来,李翰祥就不敢在片场露面了。无奈,他只得离开香港,去了台湾。
    李翰祥到台湾后,立即得到了重用,对邵氏公司同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邵逸夫使出了当年上海滩周剑云对付邵醉翁那一招——你拍什么,我就跟着拍什么。比如,李翰祥拍了一部《七仙女》,邵逸夫立即在香港拍一部《七仙女》。由于李翰祥在片中使用了邵氏公司的黄梅调录音带,邵逸夫就大做文章,闹上了法院。结果法院又下了禁令,不准李翰祥的《七仙女》在香港上映。
    李翰祥从离开邵氏公司那一天起,就同“六叔”邵逸夫斗得难分难解,结下了宿仇深怨。直到12年后,李翰祥重返邵氏,双方才冰释前嫌。
    1964年,对邵逸夫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头。屡建奇功的大导演李翰祥跳槽,邵氏公司当家花旦林黛又在这一年自杀身亡,让邵氏痛失顶梁柱。(18)
    明日关注:争强好胜林黛自杀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