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4-05-27 第02版:时政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今年我市将建设改造一批公厕 |
公园公厕将改造成一类公厕,加快市生活垃圾处理二期工程、垃圾收运系统工程项目配套公厕建设 |
|
|
 |
人民公园厕所升级改造,将给市民如厕带来方便 |
|
|
|
|
城市公厕是城市重要的环卫基础设施,体现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记者从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获悉,今年我市将建设、改造一批公厕,进一步改善市民如厕难问题。 公园公厕将改造成一类公厕 日前,据市民反映,人民中路公园里的公厕停止开放了。记者一打听,原来是市环卫处即将对其进行改造升级,短期内停止开放。 记者在公园里看到,原来旧的公厕设施已经被拆除,一些墙面也被锤倒。两个工人师傅正在不大的空间内进行排管作业。据工人师傅介绍,公园里的厕所改造工作已经开展了十多天,厕所内的设施将重新进行布局、砌墙再建。 “公园里公厕原属于三类公厕,改造后将提升为一类公厕。”市环卫处市容科林科长告诉记者,该公厕原如厕环境还是通槽式便槽,条件较差,这次改造将会重新设计布局,对公厕内的硬件进行更换出新,装置新的大小便池,更换冲水设备解决冲厕不彻底等问题,全面提升民众的如厕环境。 加快配套公厕建设 近年来,我市城区的公厕受城市建设、地理空间、周边环境等因素影响,造成存在数量短缺、分布不合理、导向路牌不醒目、配套设施不完善、卫生状况堪忧等现状。 记者从市环卫处了解到,城区目前现有的公厕20个,主要分布在旧城区、老居民区的深井小巷内,相当一部分位置偏僻、难以发现,不方便群众使用,其中部分还因为建设年代久远,现是危房,已被停止使用。目前开放的仅有十余个。 根据《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有关规定,繁华地区、重要街道、主要干道、公共活动地区和居民住宅区应设立独立式公共厕所,商场、饭店、展览馆、影剧院、体育场馆、机场、火车站、地铁和公共设施等服务性部门,必须根据其客流量,建设相应规模和数量的附属式公共厕所。主要繁华街道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宜为300米至500米,流动人口密集的街道宜小于300米,一般街道公厕之间的距离约为750米至1000米为宜。显然,玉林城区公厕的拥有量远远低于这个标准,形成的缺口不小,未能满足城市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2014年我市群众关注的民生项目中指出,今年我市计划采购安装1座移动式公厕安装在城区主要公共场所,改善和提升城区环境卫生质量,为民众提供方便。同时,将加快市生活垃圾处理二期工程、垃圾收运系统工程项目配套公厕建设,争取年内完成阳岗、和睦、岭口、中药港4座公厕的配套建设;建成使用泉塘巷公厕。 鼓励沿街单位店铺开放厕所 大部分新建、扩建的道路还未按规划配套建设公厕;有些群众对公厕建设带有偏见,认为公厕建成后,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一些公厕因此无法实施建设;公厕运营属于自收自支,但由于如厕市民少,收入少,加上人工、水电支出大,目前维持艰难;部分市民公共意识薄弱,偷窃和随意毁坏公厕设施……种种原因使我市的公厕建设运营并不尽如人意。市环卫处希望进一步完善城区的公厕设施,也希望广大市民对此加以理解,并大力支持、维护城市环卫设施的建设和正常运行。同时鼓励沿街的单位、店铺厕所向市民免费开放,为市民提供方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