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的市民刘修瑜,30秒内能心算出上下500年任一日的天干地支(见本报4月4日6版《刘修瑜,玉林版“最强大脑”?》),日前记者接到报料称有一位赖先生更厉害,一秒钟内就能算出上下5000年任一年、月、日,甚至是任一时辰的天干地支。竟然还有如此“神人”?记者约访赖先生后了解到,此事绝不虚假,只是背后另有“隐情”。 算出天干地支日 只是一个小步骤 和赖昌生的约访地点是在市红十字会医院他的办公室中,室内堆沓的资料显示,他从事的工作与科研有关。交谈后得知,赖昌生是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在医院从事科教管理工作,而一秒内答出上下5000年任一年、月、日、时辰的天干地支,是他借助自己的计算机特长,信手拈来编出的一个“小程序”。 记者同时了解到,这个程序并非赖昌生的“最终目标”,而仅仅只是一个小步骤、一个工具,赖先生对这个程序还有着十分高远的目标和展望:借助这样一个现代化的软件和研究手段,来更深钻研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和中医运气学说。“中医运气学说被荒废了近百年,出现了难以弥补的历史断层,天干地支不但和《黄帝内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还跟易学、气候、地理、阴阳五行等等密切相关。”赖昌生说,目前他正在研究这一课题,利用计算机软件,把天干地支运用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大量传统中医典籍之中,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有效依据和方法。 把中医传统经典 编入历法程序 不管目标多远大,还是先测试一下赖昌生这套一秒内能算出任一年月日、任一时辰天干地支程序的准确度吧。 赖昌生打开软件,计算机屏幕上出现一个表,文件名“天干地支程序”,当他按记者所述在年份一栏输入“1945”,表中随即跳出“甲申”和“乙酉”。原来,1945年1月1日至2月12日是农历甲申年,2月13日至12月31日是农历乙酉年,编程十分细致。接着在月份和日期栏分别输入“5”和“21”后,表上立即跳出“庚寅”,1945年5月21日的天干地支即庚寅。记者随即查阅万年历,显示结果正确。记者又随机说了几个日子,程序显示的天干地支结果与万年历对照并无二致。 “这是小意思了。”赖昌生说,接着他在年份栏输入“1972”,这时表上显示的天干地支为“壬子”,中运是“木运太过”,“阳明燥金司天”及“少阴君火在泉”,客运“初之气”为“太阳寒水”,与主运初之气“厥阴风木”客主加临的结果为“相得”。赖昌生解释说,《黄帝内经》对该年中运的白话文解释为“木运太过,则风气流行,脾土受其侵害。人们多患消化不良的泄泻,饮食减少,肢体沉重无力,烦闷抑郁,肠中鸣响,肚腹胀满,这是木气太过的缘故……” 人体小宇宙 对应十天干十二地支 赖昌生接着向记者展示了把天干地支应用在“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的情形,鼠标轻点,结果尽现眼前。“我把《黄帝内经》运气七篇等内容添加在程序里,只要输入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和时辰,程序马上就会显示相关的疾病预测等内容。”赖昌生说,其实天干地支不仅仅是古代纪时的一个工具,它蕴含着非常深奥精妙的传统文化内涵。 “天体是个大宇宙,人体则是一个小宇宙,人出生的年、月、日、时辰,即已由天干、地支排成四柱,即人的‘八字’,每时每刻都在受到天体、干支、五行生、克、刑、害、冲、合的影响。十天干、十二地支在人体则各有对应,天干对应五脏的关系是: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是大肠辛主肺,膀胱之焦在壬方,若问肾水心包处,二者皆在癸中藏;十二地支对应五脏六腑的关系是:子属膀胱水道耳,丑为肚脐及脾胃,寅胆目疾脉两手,卯木十指内肝方……”赖昌生认为,先人的智慧用在今日,对临床诊疗仍然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溯本归源 让中医造福更多人 已届不惑之年的赖昌生专业是中药学,他是目前玉林卫生系统唯一一名主任中药师,同时擅长计算机和英语,1992年起在《玉林医药》上发表翻译《腹腔镜检查术》等多篇译文,1993年代表玉林地区参加广西首届专业技术人员外语大赛获优胜奖。他在现代教育条件下所形成几乎完全西化的医疗观念背景下,从2003年开始接触中医运气学说,读研究生时他啃读了《古代天文历法医学气象学》等著作,从慢慢接受到醍醐灌顶,他感受到了中华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 “《黄帝内经》有记载:‘二月丑不风,民多心腹病。三月戌不温,民多寒热。四月巳不暑,民多瘅病。十月申不寒,民多暴死。’这是地支纪日应用的例子。”赖昌生说,此句话的意思是二月的丑日,如果不起风,人们就会患心腹的疾病;三月的戌日,如果天气不暖和,人们就多寒热病;四月的巳日,如天气不热,人们就多黄疸病;十月的申日如果天气不冷,人们往往会突然发病或猝然死亡。一个人的发病从中医看,与时间、节气、方位等等都有关联,因此通过把天干地支与《黄帝内经》相连,可以为疾病的诊治提供更多线索,从而对症下药。 另外赖昌生认为,传统中医的舌诊、色诊、望诊也十分强大,有“望而知之谓之神”的说法,从先秦到明清,每一朝代都有很多专著,到现在都还很管用,“如《素问·五脏生成篇》:‘五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杯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这些都为正确判断常色、病色设立了标准。”接着赖昌生结合科研的例子给记者展示:舌质淡白为气血亏虚;苔薄白而润为胃气旺盛……“这些先人智慧,我们首先要掌握、继承,然后灵活加以利用。” 赖昌生给自己立了一个近期目标:通过宣传和普及,让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等应用程序人人会用,并且结果立等可取,让中医五运六气学说从历史的高阁中走出来,走近大众;他同时还希望用现代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传统中医药,并把这些知识和理念传给他所带的研究生,逐步实现用中医药造福更多的人。 记者手记: 民国时期提出废除中医,这让中医传承出现了明显断层。随着时移日迁,可喜的是,近年传统文化的回归潮也使中医出现回归之势,出现不少像赖昌生这样重新审视和思考中医药的学者。有人说,正统中医必须走典籍回归之路,那些传统方法历经千年和无数实践,到了今时今日仍然熠熠生辉,相信中医的回归会带给我们更多理论的滋养和实践的惠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