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5-24
2018-05-24 第A01版:要闻 【字体】大 |默认 |

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

玉林市开展“寻访无名英烈”活动

作者: 本报记者 梁华 通讯员 梁英海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3888
寻访团在湛江当地狮子岭革命烈士陵园祭奠革命英烈,表达对革命英烈的崇敬和缅怀之情。(本报记者 陈东 摄)
今年85岁的林枫和李赛英、俞建国夫妇向寻访团回忆在原183医院工作生活时的情景。
    1979年初春,炮火映红南疆天空,年轻的战士怀着保卫家园的无畏豪情开赴前线,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全。30多年来,他们中的一些人化身为一座座丰碑,伫立在祖国西南的边境线上,继续守卫着国家的安宁。
    而在玉林市仙鹤墓园,有一个“革命烈士病故军人之墓”,墓碑上刻着12名烈士和22位病故军人的名字及无名病故军人,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信息。墓碑下的他们来自何处、原隶属哪个部队、牺牲时年纪几何、有怎样的感人故事,是否在等待自己的父母兄弟来祭扫?我们不得而知。
    为了查清英烈信息、挖掘其感人事迹,从而更好地重立墓碑,供英烈亲属和后人缅怀,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今年5月1日国家出台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切实加强对英烈的保护并传承发扬其保家卫国的大爱精神,2018年5月,由玉林市委、市政府、玉林军分区发起,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市民政局和市各主要媒体参与的“寻找无名英烈”活动踏上追寻英烈忠魂之路。
    炮火纷飞中的原解放军第183医院
    这些烈士和病故军人当年是如何来到玉林,为什么会长眠于此?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这部分牺牲军人,有的是在前线作战负伤后送原解放军第183医院(现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以下简称原183医院)治疗无效牺牲的烈士,有的是舍己救人牺牲的烈士,有的是因公负伤、因病住院治疗无效故去的军人,他们牺牲后就被安葬在原183医院的后山上,也就是原玉林县名山公社石棠大队烈士山。1987年11月,原183医院根据中央军委百万裁军部署,集体转业,由于当时部队调整改革和地方相关部门资料移交不完整,造成信息不全,所以现在市民政局也没有这部分烈士和病故军人的资料。
    英烈早已融入大地,但亲人对他们的思念从未间断。为尽快弄清英烈的信息,军地有关部门人员来到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如果能找到当年英烈治疗时候的病历档案,也许就能从中找到英烈来自何处,从而找到他们的亲人。
    记者从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的院史了解到,原183医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12医院,诞生于炮火纷飞的解放战争年代,自1947年2月在黑龙江省阿城县组建至1950年11月,先后转战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共6省15个县镇,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的收治伤员任务。番号先后经历了“东北民主联军第五后方医院”“中南军区第五陆军医院”等多次更迭。1950年11月,医院奉命进入朝鲜,在朝鲜战场上经过5次整编后,1956年,医院番号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12医院”。1951年10月,该院优秀护士、二级英模刘秀珍回国观礼,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并签名留念。1957年8月,医院奉命分两批从朝鲜回国,与驻扎在玉林的原广州军区第183医院对调,番号仍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3医院”,继续救治抗美援朝战场上回来的伤病员。1965年,医院开始收容救治援越抗美部队伤病员,最高峰时展开床位1100张。1966年至1968年,医院先后派出3批医疗队(组)赴越南援越部队执行任务;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期间,医院派出44人组成的医疗所在中越边境线上完成了1070名伤员一线救治和后送任务,战后全所荣立集体三等功。医院本部作为当时广西地区综合救治能力较好的医院,成为了当时收治伤员的主要后方医院之一,共完成了885名伤员的收治任务,荣立集体三等功。
    “有时候战场回来的伤员太多了,我们连着四五天不眠不休进行救治,实在顶不住就在桌子上趴一会。”原183医院的外科护士闫兰英曾直接参与过救治从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战场回来的伤员,对当时的情景,70多岁的她仍记忆犹新。但由于伤员极多,又过去了这么长的时间,即便是经自己亲手救治的也已忘了名字。
    30多年过去,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里,一排排苏式风格、红砖红瓦的房子仍静静伫立。“当年伤员就是躺在这些房子里面接受救治,其中一部分伤势实在太重,我们竭尽全力也没能把他们救活,我参与抢救无效牺牲的就有2人。”闫兰英站在红房子前,悲痛地说。而记录着伤员信息的病历档案在原183医院调整移交地方时,已经移交位于广东省湛江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九六医院(以下简称“196医院”)。
    不放弃一丝希望
    5月15日,玉林军地双方组成寻访团,带着从墓碑上抄写下来的34位烈士和病故军人名单,前往湛江市继续寻访英烈信息。
    当天下午,寻访团抵达湛江市后便立刻赶往196医院。在该院的信息科病历档案室里,工作人员只找到5份原183医院转过来的病历。记者翻看这5份病历发现,病历详细地记录了每位入院军人的信息,不仅有名字、性别、部别、职别、军种、年龄、籍贯、民族、是否党员、入伍年月、婚姻状况、亲属姓名(关系)及地址等内容,还有入院时间、何院转来、具体伤情和治疗登记、接诊军医、出院时间、住院天数等信息,可谓详无不尽。
    然而寻访团经过认真比对,这5份病历记录的伤员的名字和寻访团带来的名单并不符合,并且这5名伤员早于1958-1967年间治愈出院,这意味着他们并不是名单上的烈士和病故军人。
    "从原183医院转过来的病历档案和我院的一些档案之前一直存放在一楼的档案室,但是1996年湛江遭遇了一场大台风,狂风暴雨不仅把窗户击破,也把里面大部分病历都泡毁了,当时从原183医院转来的病历只有这5份幸存。"196医院职工办主任方向阳惋惜地说。
    随着这批病历遭遇天灾而损毁,通过病历查找英烈的线索就此中断。就在寻访团失望之余,方向阳为大家提供了一条线索:196医院退休医生林枫、已故医生李良玉的女儿女婿都曾在原183医院工作生活过,他们或许知晓一些相关事情。
    寻访团重新燃起希望,经过多方联络,终于在湛江市干休所见到了林枫和已故医生李良玉的女儿女婿--李赛英、俞建国夫妇。时隔多年,他们对玉林仍十分怀念。"我在玉林生活了20多年,玉林是我的第二故乡。"林枫说,1957年,她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12医院从朝鲜战场回国来到玉林,曾在原183医院医务处工作,后任护理主任和传染科主治军医,1984年转到196医院工作至退休。林枫今年已经85岁,但是经过回忆、查看名单,烈士名单中的"欧阳维栋"的身份被她确认出来。"欧阳维栋是原183医院的司机班战士,那天大概傍晚五六点钟吧,医院埋电线杆,当时很多小孩围观,谁知道电线杆没立稳倒了,就在这危急时刻,刚出车回来的欧阳刚好经过那里,一个箭步冲上去推开了将要被电线杆砸到的两个小孩,而自己却被倒下来的电线杆砸中了脖子和脑袋,出了很多血。他是O型血,因为当时医院广播号召动员全院O型血的同志去献血,所以这事很深刻。但由于伤势太重,我们抢救了一天一夜还是没能把他救活,他牺牲的时候只有20多岁。"林枫说,后来原183医院还为他举办了追悼会。
    然而除了"欧阳维栋",寻访团此次干休所之行并没有其他收获。"你们要想了解伤员的救治情况,建议你们去找孔禄生,他是当时196医院派往前线野战所医疗小组的组长,他还专门写了一本关于那次战斗的书。"俞建国作为军医,曾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所以对前线伤员救治过程比较了解。
    尽管失望重重,寻访团还是抖擞精神前往孔禄生家,而这位75岁的老人为了支持寻访团工作,当即从廉江开车返回湛江市区。在孔禄生家中,寻访团看到他亲笔撰写的战地日记、边境自卫还击战战伤救治经验之骨科本、颅脑本、全军本等救治伤员经验介绍书籍。
    翻开这些纸质泛黄的装订本,里面洋洋洒洒详细记录了众多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中的手术救治纪实案例。其中一则"带血管游离足背办一例报告",记录了当时由原183医院派往前线医疗所的郭光荣、欧锦华等四名医生对一名24岁、左前臂掌下部、肌腱被炸伤,桡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战士进行手术的详细过程。然而经过翻看比对,寻访团还是未能从中找到和名单有关的信息。
    后记:英勇的呐喊已经沉寂,壮烈的牺牲也早已远去,但是英烈的精神却永久根植在人们心中。寻访"无名英烈"活动启动以来,活动信息通过我市各家主流媒体的多方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不少知情人士热情提供线索。日前,病故军人名单中的"杨俐婉"的后人在看到本报的报道后,已经联系上了活动主办方。目前,寻访团已基本了解掌握欧阳维栋(男,湖南宁远县人,原183医院司机班战士,1969年7月牺牲后被评为烈士)和杨俐婉(湖南慈利县人,1934年出生,1954年入伍,1976年病故,去世前为原183护士)两名英烈的相关信息,热心人士也提供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寻访线索。
    也许,我们无法寻访到名单中每一位烈士的信息,但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都有一段不应被忘记的英勇故事;每一个热烈燃烧的忠魂,都有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欢迎广大市民读者和知情人士积极参与寻找无名英烈活动,通过扫以下二维码添加专用微信号或通过发送电子邮件(xzwmyl_2018@163.com),提供以下人员籍贯、原部队、主要事迹或受伤情况及亲人姓名和家庭地址电话。
    烈士名单:
    王延祥、罗阿昌、王剑虹、杨顺元、鲁一孝、陈耀帮、曾灼元、周礼、董修发、周敬华、程福生。
    病故人员名单:
    王忠文、陈斌、廖高前、郑永辉、邓水林、陈川永、胡孝成、刘远秋、何宝其、梁径桃、刘贤、邱若明、黄少源、孙北湖、周富
田、张长林、罗忠贤、李四龙、郑广智、黄力(女)、徐丽姬(女)及无名病故军人。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