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05-07 第A02版:玉林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富民特色产业—— |
一个贫困村的美丽“蝶变” |
|
作者:
本报记者 陈博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250 |
|
|
|
 |
新落成的大榄村公共服务中心。 |
|
|
|
|
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起来了,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家家户户有种养致富好项目……说起村里近两年的变化,容县容州镇大榄村村民切实感受到了脱贫攻坚带来的实惠。 强基础,旧貌换新颜 走进大榄村,眼前顿时一亮:那占地3300平方米高3层的新办公大楼,外观漂亮气派,里面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着实让人羡慕。更让村民骄傲的是,文化广场、文艺舞台、灯光球场也建起来了,“我们农村也有地方跳广场舞了”。 大榄村是国家“十三五”贫困村,是一个集体经济薄弱的“空壳村”。原村委会办公场所陈旧窄小,设施简陋。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该村在县、镇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整合资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多万元于去年11月建成村公共服务中心,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让村民前来办事和休闲娱乐有了好场所。 同时,该村积极向上争取“一事一议”建设项目以及扶贫道路建设资金,近两年来投入290多万元,硬化村屯道路15条共10多公里,还投资25万元实施亮化工程,在大榄路口至新村委会路段安装太阳能路灯52盏。全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发展经济打下良好的基础。 破“空壳”,涅槃重生 步上大榄村办公大楼楼顶,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光伏电板,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光伏发电是该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扶持下,引进广西敬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5万元实施的扶贫项目。 “光伏发电节能环保,是一个稳赚不赔的好产业,只要有太阳就有钱赚。”村支书杨寿华说,该村光伏电站为集体产业,于今年2月5日并网发电,预计年收入3万多元,产生的收入主要用于村公益事业。这样,有效解决了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同时,该村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投资200万元在容州古城添置商铺,前两年村集体年收益达3万元,第三年后收益达5万元。“空壳村”破壳重生,大榄村有了稳定的集体收入,破解了“无钱办事”的难题,为村级公益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兴产业,致富有奔头 “年初,县扶贫办送来2000多株清香蜜桔果苗,大家都抢着种,我也种了5亩共500株。”61岁的贫困户杨受广看着自家地里茁壮成长的果苗,咧嘴直笑,“听说清香蜜桔产量和价格与砂糖橘差不多,但上市要早些。” 走在大榄村,最令人陶醉的是漫山遍野的果林。近年来,大榄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把发展番石榴、砂糖橘、沙田柚、沃柑种植及养猪、养鸡等特色产业作为脱贫主产业,充分发挥党员、种养能手的示范带动和帮扶作用,使科学种养、绿色发展在全村蔚然成风。目前,全村共种植各类果树1500多亩,水果种植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一大经济支柱。村民杨敬全种植的30亩砂糖橘今年开始挂果,他估算亩产量可达3000公斤,按去年市价亩产值在2万元左右。 产业扶贫圆了贫困村民的“致富梦”。去年,大榄村人均收入达9000多元,脱贫贫困户42户15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69%,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