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12-22 第B03版:民生服务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本期主角卢付 有担当,有情怀 |
“80后”党员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路 |
|
作者:
本报见习记者 林声远 通讯员 胡揭明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492 |
|
|
|
 |
(左二)在兴业县大平山镇果农陶小健的果场了解黄帝柑产量与销售情况。 |
|
|
|
|
从玉州区仁厚镇走出来的“80后”商人卢付,现在既是三家公司的执行董事长,又是广西方邦食品有限公司的党支部书记。他的创业历程一步一个脚印,从开始在兴业县大平山镇里从事个体户农副产品生意,到进入玉林城区成立分司不断发展。他以所办企业为依托,一方面紧抓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农民种植创收;一方面投身慈善,做爱心公益的引发者和参与人,多方资助需帮助的人群。三十出头的党员企业家,正默默地挑起责任,为社会奉献着他的光和热。 种植户的产销“排头兵” “这片地原来都在荒废。方邦公司长期优先收购后,我心里面有了底气,一年四季都种上了菜,赚上了钱!”玉州区城西街道莲塘村菜农梁伟军,原来只种植稻谷且种植面积不大,每年割禾收谷后,就不知道该种什么,想种一些时蔬,又怕卖不出去,犹豫之间就把耕地荒废掉了。上年底,恰逢卢付带领公司党员进村入户动员,宣传“公司+支部+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梁伟军顿时有了信心,不仅把原已荒芜的农田一年四季种植起农产品,还拓宽了耕种面积,种植的农产品也从稻谷发展成种植青菜、青瓜、豆角、空心菜等,耕地充分利用起来,赚钱的渠道打通了,走上了创收致富的道路。 “我是农民出身,又是党员,在先行一步的情况下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农民种植创收。”事业有成的卢付,念念不忘的是贫困农户,经常领带公司党员开展“党旗领航·扶贫”活动,发挥公司农业技术专长,深入农户宣传动员,与贫困户结对子,指导他们种植有机蔬菜、水果、稻谷等,承诺优先收购他们的农产品,帮扶他们创收致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户与方邦公司合作,目前已带动玉州区仁东、仁厚、大塘镇,兴业县大平山与石南等镇的5000多农户种植绿色蔬菜、水果、稻谷3万多亩。 “这些果树要是没有技术人员的指导,也长不好,长出的果也不大。”兴业县大平山镇古城村的果农陶小健,也与方邦公司签订了购销协议。卢付带领方邦公司党员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长期收购农户的农产品,不定期向农户提供苗种、肥料及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下田指导种植,解决了农户“不知道种什么”“怎么样种出来”“种出来卖去哪”三大问题,给农户吃了“定心丸”,增加了农户的收入。据了解,与方邦公司合作种植时蔬的农户年收入平均增加了约15000元,一些没有收入的贫困户也加入了种植大军,脱离了无收入状态。 慈善事业的坚定行动者 卢付常年活跃在慈善公益事业的前线,扶老、济困、助学等慈善公益活动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企业不论大小,总能奉献爱心;个人不论贫富,总能帮助别人。”这是卢付常挂在嘴边的座右铭。 去年11月2日,卢付带领公司党员提着大米、花生油,到城西街道莲塘村慰问12位低保户和五保户。今年6月27日,卢付带领公司党员到兴业县县城开展庆“七·一”向环卫工献爱心公益活动,给200多名环卫工送上矿泉水200多件。今年8月13日,卢付带领方邦公司员工向来自玉州、北流、兴业、福绵等县(市、区)共20位抗战老兵送上慰问品…… 大疆有域,爱心无垠。卢付说:“不管生意能做多大,不能忘了党员本色,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回报社会。” 采访手记:走进方邦公司看到卢付时,他正在食品质检线上与员工一起质检刚刚收购上来的时蔬。他说做食品企业,首先就要讲良心保安全,不让一份不合格的产品流出方邦公司。在大水种植基地,正遇派出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菜农种植,卢付穿着皮鞋就走下农地加入指导。一位“80后”能在同龄人中先行一步,从卢付务实的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则可见一斑。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