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11-22
2017-11-22 第B04版:文化视野 【字体】大 |默认 |

《望夫山》望夫的人文精神

——北流旅游文化拾遗(二)

作者: 何浩深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924
明·伦文叙《题望夫石》。
    北流江(包括圭江和绣江)畔有两句民谣:“容县有只离乡井/北流有个望夫山”。从北流城坐船沿江而下数里,就可见到望夫山。近看,是堆石,船上远看,像个妇人在抬头远望,等待夫归,但永远等不回。用几句舒婷的新诗:“像蓓蕾一样默默地等待/像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但这种等待,是“一把划不到彼岸的橹/一张无弦琴/一道无解的代数”。
    望夫化石的妇女,不像长江巫峡那个化为神女峰的瑶姬,瑶姬是玉帝最小的女儿,会法术,还可约会楚怀王和梦约他的儿子楚襄王,留下浪漫的“巫山云雨”的香艳故事(见宋玉《高唐赋》《神女赋》)。望夫化石的女子,心无旁念,只思丈夫,爱情专一,端庄可敬。
    因等待丈夫而化为石或化为其他物品的传说和景点,在中国有上百处!云南大理的洱海有望夫云,传说南诏公主等待被沉进洱海中的情人,但始终不见,于是,“公主随风飘去/从此不见踪迹/只有一缕淡淡的云彩/在玉局山上徘徊”。玉局是苍山的十九峰之一,当成团的望夫云一出现,狂风就吹得洱海波浪滔天,大船也会翻。传说望夫云要吹干洱海,找回丈夫。
    中国最早出现望夫石的故事,是司马迁的《史记-夏本-望夫石记》,说英雄大禹,娶了当涂山氏女,生了三个可爱的儿女。大禹为了根治为患中华的大洪水,到处奔忙,还三过家门而不入。后,当涂山氏女天天被要见爸爸的儿女哭得心烦,就日日上山望夫,直至化为石人……
    原来中国讴歌大公无私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献身精神的典故,就摘自望夫石的故事!
    其他的望夫故事也很动人:辽宁兴城市南的望夫石,传为孟姜女望夫所化;《幽明录》记载的是武昌北山望夫石;江西德安、浙江萧山、广东清远……都有动人的望夫传说。
    望夫,成了一种历史文化。有的丈夫,是为人民和国家的利益而离别的:如“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里的将士;如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有的丈夫是遭到不幸而离别的,如范杞梁(孟姜女丈夫)和北流望夫化石那个女人的丈夫。自古,因服兵役、徭役而离家,还有出去谋生,一去不归的男人实在太多太多!近两百年,许多中国人外出他国打工,世界有华侨华人6000多万。当初出去的男子,许多是婚后就出去的,他们的妻子,不也常常望夫?在中国三大侨乡(广东、福建、广西)一提起望夫的故事,就有许多人为之动容。
    既然望夫是一种文化,就必然会有诗人吟唱。仅唐代,李白的《望夫山》:“顒望临碧空/怨情伤别离/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云山千万重/音讯千里绝/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而诗人刘禹锡为当涂山氏女化石题的诗:“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有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王建咏武昌望夫石的:”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胡曾却写:“一上靑山便化身/不知何代离愁人/古来节妇皆销朽/独尔不为泉下尘。”这些诗都可勒石刻碑进景点,供读者欣赏。
    明代广东状元伦文叙,刚到海边看过“望夫石”,后坐船过肇庆西江羚羊峡又看见望夫石,于是,吟出:“白石佳人住海旁/天为罗帐地为床/日为宝镜朝朝照/月作明灯夜夜光/千年不梳龙凤髻/万载不换紫罗裳/长年不见亲夫面/痛倚江干恨断肠!”——此诗传出多个版本,北流的版本把最后一句改成“洒落圭江泪两行。”
    望夫化成的石人,像顶天立地的惊叹号,标出了中华妇女特有的坚贞!
    望夫化石的人文意义在于:这是忠诚!这是守信!这是契约!这是光辉榜样!一个女子以身相许,“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夫旺子,对爱情永远忠贞!古代结婚,没领结婚证,但交换了红帖写的生辰八字后,就等于立下了契约。粤语民歌的:“糯米捞同黄粟煮/你我都是咁粘黐(痴)/蚂蟥缠在鸳鸯脚/生死共兄(妹)一路飞!”。如果不别离,夫妻间,互为“冬天的棉被与火炉,夏日的树荫和凉风”,到年老时,丈夫永看不厌妻子脸上的皱纹!可惜,离别了,得忍受多少心灵和生理上的孤寂与痛苦!谁数得清天上的星星,谁就能理解孤儿寡妇有多少不幸!谁数得尽羊身上的羊毛,谁就知道化石的女人有多少忧愁!望夫化石仅是一种象征。大批不去化石的贤妻良母,当永远无法共夫相聚,就得承担育儿和侍奉老人的重担。双鬓可以过早雪白,灾难却永远压不弯脊梁!千千亿亿的家庭,就靠这样的维系,伟大的中华民族因此生生不息!
    诚信——契约精神,是人文精神(民本思想、法治精神、契约精神和尊重每个人的价值和尊严)里的四个组成部分之一。望夫石,弘扬的就是契约精神,是诚信价值观!
    由于“望夫文化”的人文意义,所以,北流望夫石虽然没有张家界的奇崛和新颖、庐山的美丽和仙气,仍然为广大游客喜爱。明·伦文叙《题望夫石》。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