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11-15 第A02版:玉林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拆了1553家养殖场,陆川猪产业还怎么发展? |
“环境倒逼” 陆川县趟出绿色养殖新路子 |
|
|
|
|
|
|
本报讯(记者 陈博 通讯员 周里涛)陆川县以江河污染整治为契机,“倒逼”养猪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改进工艺、采用新技术等手段,全面治理养殖环节废水、废气排放,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走出了一条“绿色养殖”新路子,目前已通过验收成为全国第一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 陆川县素有生猪养殖传统,特色品种陆川猪是我国八大地方良种猪之一。长期存在的生猪粗放养殖方式曾经导致九洲江污染严重;在环境污染的巨大压力“倒逼”之下,广西和广东两省区开展联手治污。2014年以来,双方共整合10多亿元资金用于补偿养殖场搬迁、企业关停等,陆川县累计拆除养殖场1553家,今年还将建成3个有机肥厂、2个畜禽无害化处理厂。 面对治污付出的代价,陆川县下大力气从根源上堵塞污染源头,积极探索改造生猪养殖模式:推广“益生菌+高架床”生态养殖新模式,采用生物技术等方式,一方面在养殖环节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减少废水、废气排放,一方面对养殖粪污实现资源化再利用;投资建设的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利用畜禽废弃物处理、沼气纯化及车用燃气生产、沼渣制肥处理技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等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为了更大程度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陆川县鼓励家庭农场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在养殖场实施“干湿分离、雨污分流、节水养殖、循环利用”技术,粪便经发酵、沼气池无害化处理后,作为有机肥就地、就近返还田园,实现养殖污染零排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