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10-16
2017-10-16 第B04版:砥砺奋进的五年
【字体】
大 |
默认 |
小
开创大扶贫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发展理念的博白实践/脱贫攻坚
作者: 本报记者 梁华 通讯员 朱夏慧 庞海连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3122
奶水牛产业扶贫。 (本报记者 蒋金泰 摄)
博白县推行"能人+基地+贫困户"扶贫模式,让能人大户在产业发展上带动贫困户脱贫。 (本报记者 陈旭庆 摄)
博白县结合地方特色,通过发展那林鱼养殖,引导贫困户发展以种养业为主的扶贫产业。
博白县富山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产业扶贫基地。 (本报记者 林钰雄 摄)
2017年2月15日,博白县扶贫基金会成立当晚,众多爱心企业为扶贫基金会举牌认捐。(本报记者 陈东 摄)
共创新生活
“十三五”时期共有贫困村138个,占玉林市42.65%,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82万人,排广西第三位,集“老、山、库”于一体的特殊县份——博白县,在脱贫攻坚战中如何发力、破局?
“在精准扶贫中大力推动产业扶贫,让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相互推动,激发本地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这是博白给出的答案。
近年来,博白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重点实施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扶贫等“七大扶贫工程”,变“输血”为“造血”,形成了扶贫的长效机制,实现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2016年,博白县实现25个贫困村、1.53万人脱贫摘帽的目标,打好了脱贫攻坚的第一仗。
党旗引领,点燃贫困户脱贫希望之光
2700多亩麻竹种植基地,走进博白县浪平镇六江村,如同走进竹子的海洋里。这里的片片竹林,不仅是一道美丽的乡村旅游风景线,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种有麻竹一百蔸、柴米油盐不用愁,种有麻竹一千蔸、脱贫致富有奔头,种有麻竹一万蔸、买房买车乐悠悠。”这是当地流传的歌谣。
六江村曾是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偏远山村,2010年之前,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近年来,六江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在产业帮扶中的组织保障和桥梁纽带优势作用,围绕“支部引领,产业扶贫,整村脱贫”的发展思路,着力提高产业发展的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立足大山环绕、泉水清澈的山区特点,六江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牧草、麻竹、柑橙、百香果、香蕉种植以及山泉养鱼等集特色农业和绿色环保于一体的产业,激活了全村脱贫攻坚的“源头活水”。
忽如一夜春风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六江村共种植麻竹2700多亩、柑橙2300多亩、牧草120亩、百香果70亩、香蕉50亩,养殖草鱼120多亩。用山泉水和牧草养出来的草鱼,肉质鲜嫩,味道鲜美,绿色无公害,每条能达5公斤左右,一条5公斤重的鱼可以卖到300多元,以比市场上的鱼高出一倍以上的价格,主要销往南宁等地,销售火爆,供不应求。
产业的快速发展,让六江村成了浪平镇第一个通自来水、第一个铺设水泥硬化路、第一个建成集文化广场、篮球场、图书馆、敬老院、老年活动室等为一体的文化娱乐场所的自然村……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第一”,2016年底,六江村顺利通过县、市、区各级验收,一举摘掉贫困村“帽子”。
今日的六江村,一栋栋现代气派的新房鳞次栉比,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果林果实累累,不少村民还买上了小轿车,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红火。下一步,六江村党支部将带领全体村民一起,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让老百姓阔步走上小康之路。
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并不是仅仅只有六江村。据统计,2016年以来,博白县在各村党支部组织下组建的各类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达1500个,安排产业直补资金5870万元,带动1.6万多户贫困户走上产业致富之路。
龙头舞动,闯出企业和贫困户共赢之路
产业扶贫,龙头企业挑大梁。面对贫困人口多,底子薄的县情以及贫困户资金筹集难、产业发展难、缺乏“造血”能力等诸多现实问题,博白县立足“政府支持、龙头带动、能人示范、群众参与、合作共赢”的思路,找准企业优势与精准扶贫的结合点,探索推行“政府+金融+企业+贫困户”产业扶贫新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带动全县农民增收致富。
广西桂牛水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主营奶水牛养殖和乳品加工销售,年加工生产生鲜乳原料达5万吨以上,拥有奶水牛养殖基地3座,存栏奶水牛2000多头,拥有奶源基地12处,日供奶量8吨多。
2016年,由政府财政投入银行风险补偿金,桂牛公司提供担保,贫困户分别与桂牛公司、银行签订协议,银行向贫困户每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0万元,贫困户自愿将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全部注入桂牛公司。
根据“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每户贫困户每年可获得分红8000元,三年期满后由桂牛公司向银行归还扶贫小额信贷本息,奶水牛归桂牛公司所有。同时,贫困户可自愿将扶贫产业专项资金注入桂牛公司,公司每年按注入资金的10%分红支付给贫困户,三年期满后,公司一次性将扶贫产业专项资金归还贫困户。
2016年年底,桂牛公司已向参与该项目的贫困户兑现了2016年分红款400万元。
桂牛公司负责人黄祖冰介绍,除了入股分红之外,公司还大力推广“贷牛还牛”扶贫模式:即公司在新生奶水牛6个月断奶之后,以每头五六千元的价格,“贷”给贫困户饲养,奶水牛长到两岁后,公司再将养大的奶水牛“买”回来,价格2万元左右。这样一来,贫困户“贷牛”养牛一年半以后,每头即可获得1.5万元左右的收益。目前,已有38户贫困户购买桂牛牧场新生的小公奶牛共228头自主饲养。
开窗迎面清风至,筑得暖巢引凤来。不到半年时间,全县引来了27家本土企业参与精准扶贫项目——奶水牛、黑山羊、肉鸽、肉鸭养殖以及构树、水果、麻竹种植……一个个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入股分红、土地流转、为自主经营提供技术指导、提供就业岗位等帮扶模式纷纷诞生。目前,博白县的龙头企业,正引领着4000多户贫困户闯出脱贫致富之路。
电商助力,农产品“上线上网”卖出好价钱
博白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该县引导很多贫困村发展了一批种养产业项目。但是如何把好产品卖出去、卖个好价钱,成为了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一大难题。
博白县紧紧围绕中央推行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和自治区提出的“党旗领航·电商扶贫”战略,结合县委书记创新项目“党建+”全程纪实制度,因地制宜地探索出“党建+电商+脱贫攻坚”扶贫新模式。
2016年,博白县投入500多万元建成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党旗领航·电商扶贫”基地和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先后引进了“桂果果”“华商街”“龙潭京东帮代购”等电商企业,建立完善乡村物流体系,培养电商骨干,引导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为种养大户、贫困农户与电商企业之间的对接合作牵线搭桥,搭建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推动电子商务向广大群众拓展和延伸,有效促进了贫困村农产品“上线上网”。
“多亏有了电商平台,我的芋苗才能打开市场卖出好价钱。”9月29日,正在博白县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参加益农社服务站站长培训班的博白县沙陂镇荣飘村廖建能告诉记者。
2016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廖建能回到家乡种植当地传统美食芋苗。选种种植,施农家肥、有机硅肥,人工除草,经过几个月的辛苦劳作,廖建能的30多亩芋苗迎来了丰收,经过腌制,得到酸制芋苗一吨多。
但是如何把这个优质农产品推销出去?这成了廖建能日夜思虑的问题,“外面菜市场卖的芋苗人工成本不高,所以一般只卖10元/公斤,而我们的芋苗人工成本高,还卖这个价会亏得很惨。”但是价钱摆在面前,廖建能的芋苗虽然品质好,仍是“藏在深闺无人识”,只能靠亲朋好友之间口耳相传销售。
就在廖建能日夜担忧芋苗卖不出去的时候,电商企业桂果果找上门来了。经过桂果果的宣传推介,廖建能的芋苗打上包装,通过快递销往全国,如今已经卖到了40元/公斤,即便如此,仍然供不应求。
截至目前,博白县有215名贫困人员通过电商平台实现创业,农村电商产业链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850个,辐射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130户,直接带动贫困户增收140万元,电商平台正在逐步成为博白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助力器”。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
玉林新闻网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历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