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8-31
2017-08-31 第C01版:民生服务 【字体】大 |默认 |

加大民族教育投入

让少数民族孩子的明天更美好

作者: 本报记者 韦藿珍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766
石柜小学学生主要为壮族。图为学生们正在跳竹竿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民族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发展民族教育对提升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促进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玉林市的民族教育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师资欠缺、民族文化氛围不够等问题,对此,政协委员罗妮提出了《关于加快民族教育发展的建议》,呼吁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关注少数民族在校生的教育问题,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让少数民族进一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背景:玉林有部分少数民族聚居
    山心镇位于玉林市兴业县西北部,是玉林唯一有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总人口8.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5万人,共有23个自然村,23个小学教学点。
    2016年,玉林秋季期少数民族学生共821人,其中玉林市民族中学为玉林市唯一的民族中学,目前玉林市民族中学在校生1464人,少数民族学生298人。而至于小学民族学校建设,属于小学民族学校的公和小学、石柜小学、高田小学、要古小学目前均为普通的农村小学。
    现状:民族教育力量相对薄弱
    记者采访了解到,相关教育部门对民族学校已经予以大量的政策倾斜、资金投入等。例如,近年来,玉林市民族中学得到市、县民委的高度重视,建设了民族展览馆,搜集了乡镇壮族的生产、生活器具、民族乐器、民族服饰、图片等,进一步加强了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保护。
    虽然相关教育部门对民族学校已经予以大量的帮助和指导,但仍存在民族教育的力量仍相对薄弱的问题。例如玉林市民族中学里虽建了民族展览馆,但规模较小、形式单一,仍需要加大投入。
    另外,公和、石柜、高田、要古等小学仍是普通农村小学,教学楼普遍陈旧、简陋,仅能满足教学需要,没有多余的功能室,教学形式单一,较为机械化。日前,记者在兴业县山心镇石柜村石柜小学看到,该校的教学楼比较陈旧,且教室内的桌椅也比较有年代感。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该校学生多为壮族,同时也以留守儿童为主,加上部分学生因家离学校太远,因此大部分学生们中午无法回家,只能留在学校吃午饭和午休。而当日记者在现场却看到,学校并没有一个供学生吃饭的食堂,学生到厨房打完饭后一般到树荫下或者回到教室里吃饭。此外,学校仅腾了一两间空教室作为宿舍,完全不能满足全校学生的午睡需求,绝大部分学生只能趴在教室的旧桌椅上休息。
    除了基础设施简陋,民族教育师资也比较欠缺。目前,少数民族的教师很少,会壮语的教师更加少,双语教学工作没有得到开展。此外,民族活动开展过少,民族教育文化氛围不浓也是玉林市民族教育的难题。目前,在民族村、中小学民族校园中,有组织地开展和群众自发开展的民族活动过少,也极少见民族图案、图腾、壮文等少数民族元素,整体来说民族文化氛围不够突出。玉林市民族中学虽然创办了“民族文化园”,但较为粗糙,仍需不断完善。
    建议: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
    针对民族教育基础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以及民族文化氛围欠缺等问题,政协委员罗妮呼吁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关注民族教育问题,加大各项投入,加快民族教育发展。
    首先是加大对民族中小学教育的投入,政府要加大民族教育的经费安排,相关部门在资金和项目上要重点支持民族教育,特别是要加大民族教育的特色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在民族学校建立多功能室、展览馆、民族元素浮雕、民族元素雕塑等。
    其次是打造民族特色品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结合国学文化,因地制宜、合理、科学地设置一些民族标语、标志、图片、文化长廊等,营造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利于学习民族文化知识的理想场所。
    另外,还要重视民族师资培育,民族学生集中招生。在每年的招聘中,适当地、有目的地招入一些少数民族教师到民族学校任教,争取双语教学,不断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在小升初工作中,相关部门应作正确的导向,把少数民族学生统一集中招生到玉林市民族中学就读,共同沐浴在民族大家庭中学习、生活。
    此外,还要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民族活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要充分利用每年的“三月三”节,民族中小学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节、民族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兴趣,也吸引社会各界对民族教育的关注。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