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8-25 第B03版:民生服务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充满梦想的地贫孩子 |
走出圆梦第一步 |
|
作者:
本报记者 邱临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982 |
|
|
|
 |
曾承榕在志愿者的帮助下,顺利采集好检验样本。 |
|
|
|
|
本报“托起地‘贫’线”栏目曾报道过一位家住玉东新区茂林镇金谷社区7岁的重型地贫孩子——曾承榕,虽然身负重病,但他的内心充满梦想。他的父亲曾传光也是重病在身,平时没有工作能力,他的母亲早在他出生的几个月后就因这个家庭太过贫困而离开了他们。但是,这位重病的单亲父亲却有着一颗细致的心,没钱带儿子去旅游,他就带孩子去中药港药材批发市场认识动植物标本;去菜市场,他会带孩子去活禽行、水产行看孩子喜欢看的动物…… 8月22日,记者和地贫志愿者何姐再次来到茂林镇金谷社区曾家,志愿者何姐这次是来为曾承榕采集做配型的样本。 “这次活动是华大基因深圳华大临床检验中心HLA公益项目给每个地贫家庭三个免费配型名额,让地贫孩子能在骨髓库早日找到配型,早日脱‘贫’。”何姐告诉记者,早在上个月,志愿者们就开始在网上给曾承榕报名,事情很顺利,曾承榕的名额很快就批下来了。 曾传光由于常年患有类风湿并伴有严重的痛风,所以他的健康状况并不能捐献骨髓。采集的当天,何姐还采集了曾承榕的叔叔曾炎、堂哥曾子铜的检验样本,因为直系亲属的机率是最高的。 “一周后出结果。”在医院工作的志愿者何姐熟练地采集样本后介绍说,华大基因深圳华大临床检验中心HLA公益项目是去年启动的,通过自主研发的HLA高分辨基因分型技术,为患者寻找检测HLA基因配型完全一致的造血干细胞供者。 “不管结果如何,做为父亲我已非常感谢志愿者们了,他们给予了我们生活的希望!”曾传光激动地说。 “这个家庭是我们收集的地贫患者资料中境况最艰难的。”志愿者何姐对记者说,但是,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让我们很感动。何姐说她有一次看到曾承榕把很少的零花钱存起来,就问孩子,在活动中得到的这些零花钱为何不像其他孩子一样拿去用呢?当时曾承榕说,他要把钱存起来给以后做骨髓干细胞移植手术用!说到这里,志愿者何姐的眼睛里全是泪花。她说,她完全没想到一个7岁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是他的求生欲望感动了我!” 采集完成后何姐告诉记者,顺利的话,曾承榕的检查报告一周后出来。假如直系亲属的两个名额都无法配型成功的话,下一步将到广西医科大或广东医院进行排队,在中华骨髓库或台湾库找相合的骨髓配型,一旦成功配型才是考虑手术的程序。虽然离移植还很远,但不管怎样,曾承榕已向着他的梦想迈出了第一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