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8-14
2017-08-14 第B04版:万花楼 【字体】大 |默认 |

质朴的感情让人动容

作者: 周艳阳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637
    我虽在基层工作多年,但“三同”的机会却是不多,上一次还是十多年前在开展“三讲”教育时到农户家中“三同”三天。因此当我6月12日来到“三同”户、结对帮扶户、贫困户谢汉珍家时,心情是忐忑不安的。
    但是,家境贫困却乐观豁达的汉珍夫妇很快让我有了家的感觉。户主谢汉珍多年前因脑梗塞病发导致丧失劳动力,近年来更是身染糖尿病、高血压等重病,药不离身,每年的医药费一万多元;其妻年老体弱,仅能操持一般家务,不能干重活;其子前几年因车祸致残,基本丧失劳动力,现在亲戚家帮工,糊口而已;其媳长年在广东打工,收入微薄;孙子孙女分别在初中、小学就读。目前老两口耕种0.3亩水田,生活仅靠低保和儿子、女儿给的生活费解决。贫困的家境没有让老两口泄气,他们热情好客,满面笑容,质朴的感情让人动容。老两口不把我当外人,我也毫不客气地把谢家当成我家。我坚持用农家筷、吃农家饭,不在生活条件上提特殊要求。
    驻村期间,我走访了近二十户农户,其中有十户是贫困户。走进农户门,用农民的语言和感情与群众拉家常,这很快就拉近了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使我赢得了认同,农户纷纷向我吐露心声。谢汉珍老伴丽华担心低保会被取消,没了基本生活保障可怎么办?我和村委会陈主任耐心地向她解释扶贫和低保政策,使她明白了类似她家这样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实行低保兜底,不会让一户一人掉队。丽华老人感慨地说:共产党就是好呀!老党员、和睦队队长谢海珍感慨自插青以来没有干部来农户家中“三同”,现在又有了,党的作风真的转变了;年近八旬的老人黄秀荣一边剥着玉米一边对我说:现在的时代是我看到的时代中最好的时代,只要共产党还这样干,不走回头路,肯定会越来越好。
    和睦村两委干部正在开展村公共服务中心项目用地涉农工作。项目用地计划选在和睦队旧地坪和仓库所在地,恰恰就在我“三同”户所在队。我和村干部一起,走家串户,宣传党的政策,摸清各户思想动态,特别是钉子户的思想根源。6月15日上午,村两委在村会议室召开和睦队户主会,40多位户主无一缺席。我向各位户主宣传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成后的好处,特别从这几天晚饭后与几位大娘沿着村道散步的感受说起,村道本来不大,机动车又多,在路上散步的群众只好走两步就停下来让车通行,十分不便。如果有活动场所就能解决“活动难”“看戏难”“看书难”等问题;如果家有喜事,还能在公共场地办喜酒,皆大欢喜。户主们一致叫好,对无偿提供场地用于建设村公共服务中心一致举手表示同意,并约定明早到现场确认界址和丈量面积。
    6月16日早上,几十位群众早早就到了现场,他们大呼小叫,称不明确界址问题就不同意。可1980年分的界址,原始底稿早就遗失了,大家各执一词,争执不下。眼看大家就要不欢而散了,我忙请出老党员、老队长,让他们好好说说。了解情况后,我和村干部合计,向大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搁置争议,共同发展。最终大家接受了我们的提议,以1980年划分的标准为依据,丈量面积,平分到各组。项目用地终于落实了。
    这一涉农工作是我调到市政府办工作两年多以来第一次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工作。重拾群众工作,我自认还不赖。但是,更让我深有感触的还是淳朴的群众和村干部。总占地1.13亩的旧地坪和仓库,和睦队的群众无偿地提供用于建设村服务中心。和睦村两委干部不等不靠,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精神,一个个生产队摸排过来,选择建设村公共服务中心的场地,真可谓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愈战愈勇,功夫不负有心人呀,难题终于迎刃而解了。
    的确,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精神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战之能胜的工作作风。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条件如何改善,艰苦奋斗和求真务实的作风不能丢。我们的群众是真诚淳朴的。没有不好的群众,只有不好的工作作风。我们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坚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正走近群众,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认真倾听群众声音,不断提高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才能找准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