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6-19
2017-06-19 第A02版:玉林新闻 【字体】大 |默认 |

守望田野 耕耘年华

——记玉林市农科院研究员容林熙

作者: 本报记者 梁华 通讯员 凌发祥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788
容林熙在察看水稻的抽穗情况。
    6月的清晨,广西五彩田园隆平高科杂交水稻种植示范基地里,纵横交错的稻田、绿油油的禾苗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场景。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迈着稳健的步伐来到稻田边上,只见他脱掉鞋子,卷起裤脚,赤脚走进了泥泞的水田里,弯下腰细细观察着田间的禾苗。“现在正是水稻抽穗扬花期,这是水稻生长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水稻的质量和产量。”老人介绍道。
    这位老人就是玉林市农科院研究员容林熙,他曾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3项,获得“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等荣誉50多项,并被聘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水稻产业功能专家。尽管已经年逾花甲,但容林熙还是日复一日地奔波在桂东南大地上,为水稻增产和粮食安全穷尽大半辈子的精力。
    投身田野40余载育良种
    容林熙来自桂平市麻垌镇,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儿子。和许多同年代的人一样,从小就吃不饱穿不暖的他,下定决心要为辛苦劳作的农民吃饱穿暖尽自己的一份力,所以他自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从事杂交水稻新三系及新组合选育和科技项目实施的工作,圆了农民兄弟一个又一个吃饱、吃好、增收的金色梦。然而,我们想象不到的是,为了一颗种子,容林熙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对于育种行业而言,有时候一个好品种的问世,甚至需要数十年的时间。”容林熙说道。面朝黄土背朝天,烈日当空、刮风下雨也要下田,这是容林熙的工作日常。容林熙说,他工作中记忆最深刻的当属播种时期在田间电老鼠的经历,“以前老鼠很多,又不能用老鼠药。”所以容林熙和助手们经常下班后又得来到田间用“电猫”灭鼠,而为了避免伤害到周边群众,他们得轮流在旁边一直看着,就这样一直到天明。
    容林熙就像一颗种子一样,深深地扎在农村,扎在田野。他精心培育的良种带来了农业的丰收,带动了玉林制种业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据不完全统计,40余年来,容林熙先后选育出并通过国家、广西品审(鉴定)的水稻新品种(组合)汕优玉83、特优233、特优269等21个,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1.7亿多亩,新增社会效益180多亿元。
    “退而不休”发挥余热
    “其实我早在2011年就应该退休了。”容林熙笑着说道。但是作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水稻产业功能专家,他的任期为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0日,所以玉林市农科院返聘他继续工作。2014年12月,容林熙正式退休。听闻这个消息,几家种业公司蜂拥而至想要聘用他作为公司的技术顾问,经过一番考虑,容林熙选择了南宁的一家种业公司。“在那里工作可比我现在轻松多了,一个月上去给他们做几次培训就可以了。”
    然而轻松的工作却没能留住容林熙的心,当时玉林市农科院正在建设广西五彩田园隆平高科杂交水稻种植示范基地,老单位的工作时时刻刻牵动着容林熙的心。2015年12月,在玉林市农科院的邀请下,容林熙又回到了玉林市农科院工作。回来后,容林熙马上投入到筹建基地的工作中,资料的收集整理、材料的编写,这些繁琐的工作没有难倒这位已经60多岁的老人。在他们的努力下,基地按时高质量完成了建设,成为了展示玉林市水稻科技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和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和水稻研究与生产的重要平台。
    甘为人梯育良人
    “水稻高产需要有四良:良田、良法、良种、良态。但是我认为要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良人’。”容林熙认为,一个人本事再大,意志再坚强,力量还是有限的。所以他要把知识教给更多学生,让他们成长为扎根山区、服务“三农”的有用之才。
    在40余年的水稻科研工作中,容林熙曾先后参加或者主持30多个省部级水稻育种重点攻关和国家、广西科技项目,在他的课题组的大批学生被他“赶”到田间地头,把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坐在办公室,敲敲电脑,这可选育不出好品种。”容林熙这样说道。他不仅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容林熙的带领下,他的学生为了不让老鼠偷吃种子,在田间地头守候了一夜又一夜;暴雨来时,为了不让种子被冲走,他们不顾一切冒着滂沱大雨为种子盖上薄膜;在水稻收割时,他们又和农民一起顶着烈日收割。
    “大概有90多名学生在我这里干过吧,他们现在都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人才了。”容林熙高兴而自豪地说道。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