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5-15
2017-05-15 第B03版:民生服务 【字体】大 |默认 |
本期主角 张道松 立功的卫生兵退伍

做了37年的男护士

作者: 本报记者 黄冰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896
张道松与病人像朋友般相处。
一枚枚荣誉勋章,张道松都珍藏着。
    5月10日,记者来到玉林市第四人民医院(玉林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的精神科住院部,从电梯出来到病房有三道铁门,每个医护人员进出都得用钥匙开门。当时是16时30分,是患者的饭点时间。大家都走出病房,在饭堂里吃饭,或者在走廊里三三两两闲聊。
    张道松用钥匙打开最里面的一道门,走了进去。“护士长,你来了。”“护士长,吃饭了。”病患纷纷向他打招呼,他把手搭在一位病患的背上,与大家拉拉家常。
    如果不是重重铁门,看不出来他们与常人有何异样。“他们虽是病人,但就像自己亲人一样。”张道松是精神科的护士长,他在护士岗位上待了37年,是该院建院后的第一位男护士,如今将要退休。
    被打被骂,用爱去包容
    在第一道防护门上,挂着一个小黑板,上面写着病人入住人数、出院、入院情况,还写着注意事项,即哪床病患要注意防跌倒,哪床病患要防逃跑、藏药,还有哪床病患要特防伤人。
    众所周知,照顾精神科病人,有一定的危险性。病人发病时,往往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打人、骂人、自杀、逃跑,因此,对新来的护士,他都要求大家首先要做好个人防护。他们在病区的办公场所,放置的都是塑料椅,还把椅腿用绳子绑起来,防止病人发病打人。
    然而有时防不胜防,突然被病人重打一拳,病人拿起板凳砸向护士,或者病人发病掐住护士的脖子,这种事他们都遇到得多了。张道松说,职业生涯以来遇到最危险的一次,便是新来的病人,持刀威胁护士。当时他在办公室,接到电话立刻跑去病房,一边让人跟病人交谈,分散其注意力,他和另一名护士则从另一边瞄准时机,拿起棉被盖住病人,抢夺手中的刀。
    “这种情况下,护士都是默默扛着,就算哭也是偷偷哭吧。”采访中,张道松总是强调,精神科护士岗位的坚守和敬业,不只是他一个人,这里所有护士都顶着压力默默地工作和付出,尽心照顾病人。
    对待病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是他和所有护士都秉持的原则。“精神病人发病打人骂人,做出一些偏激行为,都不是他们的本意。需要理解和照顾,而我们就是为他们服务的。”张道松对病人,更多的不是吐槽诉苦,而是理解和关怀病人。
    勇救军医,战场负伤立功
    在医院里,他的敬业和坚守精神成为美谈外,他曾参加过对越南自卫还击战并且立了三等功,也让同事们对他颇为称道。
    1979年,入伍的张道松作为卫生兵上了前线。
    双方交火,战场激烈,卫生队的军医胸部受伤了,距离张道松只有10多米,张道松便爬上去把他救下来,但是被敌方发现并向他们投了手榴弹,只听见震耳欲聋的响声,张道松的双腿瞬间鲜血淋漓,但他发现双腿还能动,刻不容缓,他继续与战友将军医拉回安全地带,进行包扎救治。
    双腿上都是密密麻麻的细碎弹片,进行一些缝合、清理包扎后,张道松并没有退下前线,而是继续跟随大部队行军作战,救治伤兵。
    38年过去了,腿部负伤的痕迹并没有随岁月而消失。张道松拉起裤腿,记者看到,双腿的伤痕依然清晰可见,用手摁腿部的一些部位,发现有米粒大的异物,偏硬。“这些都是当年的手榴弹残片,由于太多了没能全部取出来,如今仍有多块米粒或细砂样金属异物残留在腿部、屁股上。”张道松说,这些弹片多年来已经跟肌肉长在一起了,便也不觉得突兀了。
    敬业付出,病人喜欢同事敬重
    腿伤给他留下了一些后遗症,“一到刮风下雨天,我的腿就是天气预报,痛!”张道松笑着说道。战事结束后,由于腿伤他退伍回乡安排了这份工作,成为院里第一位男护士。
    这在当时,根本没有男的做护士,并不是很体面,而他并不想与精神病人打交道,内心有过挣扎。但是病患的痛苦和需要,让他起了恻隐之心,掐断了当初想转行、跳槽的念头。慢慢地,他发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对待病人,就像家人一样。而同事搞不定病人时,都会找他解决。
    其实回想起战场的经历,张道松颇有感慨,没能想到自己还能活着回来,当时连遗书都写好了……活着,就要珍惜,他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照顾病人。正如他所说,在岗位上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默默地付出便是快乐。
    兢兢业业坚持了37年,他用自己的敬业和爱心照顾精神疾病病人,赢得病人的尊重和喜欢,还有同事的敬重。
    采访手记:在2月的一次活动中,偶然从张道松同事口中得知他的个人事迹,多次邀约时间采访未果,直到5月10日才顺利进行采访。采访中,张道松反复强调,精神科的每一位护士,都在默默地付出,即使被打被骂,他们都任劳任怨。胸怀爱心和耐心,他们都是好样的。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