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4-17 第B04版:万花楼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精致一生 |
|
|
|
|
|
|
那一年,她十七岁,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到一个离家几十公里的村子,与他结为了夫妻。她出身大户人家,通琴棋书画,擅长女红,是位端庄贤淑的美丽女子。他二十一岁,是富家之子,俊朗文雅,满腹学问,是村里最美的少年郎。婚前他们仅有一面之缘,却彼此倾慕对方,都有难以言说的梦里情怀。古朴典雅的深深庭院,因为她的到来更加诗意柔情风姿万种,黛瓦白墙下,从此被秋月春风的情怀滋养,被诗酒年华琴瑟和谐的故事填满。温柔又聪慧的她,为他低眉含笑,发誓守着一段冷暖交织的光阴,与他慢慢变老。 有人说,人生天地间,彼此都只是过客,没有谁会为谁永远停留。一场意外夺走了他的生命,过往的恩爱化作了浮云,从此红尘陌上,她必须以坚韧的姿态独自行走。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尽管从安逸幸福的云端突然跌落无尽痛苦的谷底,但她硬是撑着没有碎成一地软弱与绝望,柔弱的双肩毅然担起沉重的岁月,让两个年幼的孩子在凌风厉雨中也能看到风和日丽。 她的知书达理和良好的素养使她与村里人相处和谐,虽然村子也经历了风起云涌的运动,她被定为地主成分,家里的财产基本都被没收,最后还是给她留下一间青砖瓦屋,屋前有一个天井,她和孩子总算有一处遮风避雨的居所。她夫家是中医世家,丈夫在世时教过她一些基本的治病配方,空闲时她也翻阅中医书籍,加上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她已学会了治疗一些常见病的方法。僻远的小村子里,缺医少药,有的人病了只能硬扛着,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她不敢给他们治病,因为她是地主身份。 一次意外让她成了村里的名医。那是一个滴水成冰的冬天傍晚,村长的孩子发高烧神志不清,一家人惊恐得不知所措,她正好去找村长提交思想汇报手稿,见病情危急,便提出能否让她试试给小孩治疗。在那种情况下,村长别无选择,只能默许。她给小孩把脉后,立即回家抓了几种中草药放锅里煎熬,熬好药汤亲自送过去喂小孩喝下,小孩服药之后病情慢慢好转,高烧也退了,村长一家对她感激不已。一夜之间她成了济世华佗,从此,村里的大人小孩,不论伤风感冒痈肿疮疖都找她治疗,慈悲善良的她,每次为村民解除病痛之后,自己也感到开心快乐。 她像严冬里寂寞开在苍老枝头的寒梅,没有鲜花为伴,没有绿叶陪衬,风来独自挡,雪压一人扛,风雨飘摇的人生路上,一个人咬紧牙关艰难前行。尽管生活窘迫日子灰暗,爱美之心不曾泯灭,她每天都把自己收拾得清明干净,一身素衣依然清丽优雅。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穿补丁衣服是很平常的,而她可镂月裁云,补丁在她手中幻化成一朵朵绽放的花儿,一片片舒展的树叶,一颗颗小星星,或者其他精致的图案,一根小小绣花针,绣出苦难岁月里对美的热爱与追求。 一年又一年,数不清多少个日日夜夜,为了采药给村民治病,她的足迹遍布环抱村庄的山山岭岭,她的身影在花花草草间摇曳,晒草药、碾药粉、熬药汤,十指翻飞,药到病除。她不求回报,能为村民解除病痛心里就安稳。 流年飞逝,岁月苍老,她的两个孩子早已离开村庄,在城市成家立业。他们接她到城里,让她安享晚年。她的生活离不开那些花花草草,离不开淡淡的草药味,她在阳台上种植一盆盆草药,家里人谁要是伤风感冒头痛脑热,她随便抓几样草药煎熬成汤,服用两次就好了。 她每天把自己打扮得精致美丽,在小区花园里散步,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她人缘极好,小区里很多人都跟她熟,谁家孩子或大人有个感冒发烧什么的,她很热心给人家送去几包草药,每次都能药到病除,她又成了小区里的济世华佗。 八十五岁那年,冥冥中她好像预感到了什么,她让孩子们送她回到了村庄,回到那座写满苍茫岁月的青砖瓦屋,她的灵魂已和山水草木浑然一体,离开这片土地就无处安放。那个春日融融阳光慵懒的午后,她静静地走了,带着安详的微笑。天井里花草蓬勃春风吹拂,一树桃花开得正妖艳,就像她十七岁那年娇媚含羞的模样。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