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4-10 第A03版:时事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我国完成3000米级水下机器人海试 |
|
|
|
|
|
|
据新华社济南4月9日电(记者 滕军伟)由交通运输部烟台打捞局承担的3000米级水下机器人海试任务9日成功结束,标志着我国已具备3000米级深水救捞能力。 据交通运输部烟台打捞局介绍,9日18时20分,随着该局“德渼”轮缓缓驶入深圳赤湾码头,为期5天的3000米级水下机器人海试任务圆满结束。此次海试,水下机器人最大下潜深度达到2951米,标志着我国救捞系统已具备3000米级深水救捞能力,实现了新的突破。 据介绍,此次海试在我国交通救捞系统无任何成熟经验可以借鉴。面对巨大挑战,烟台打捞局多次组织局内外技术人员、专家进行研讨、评审,最终形成了符合自身设备特点、科学可行的海试方案。此外,海试在3000米水深进行,传统的锚泊方式无法完成精确定位,烟台打捞局为此选择具有两台动力定位系统的12000KW大马力拖轮“德渼”轮作为作业母船。 据悉,烟台打捞局3000米级水下机器人是国家重点投资装备,主轴功率200马力,作业深度3000米,可在海底三节流速情况下保持对海底10厘米的定位精度,配备双七功能机械手、扭矩扳手、多波束和旁扫声呐等一系列先进装备,可胜任3000米以内各种深水救捞搜寻和海洋工程作业任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