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12-23
2016-12-23 第A01版:要闻 【字体】大 |默认 |

做陶瓷艺术一辈子的学生

——记首批“广西工匠”获得者刘德新

作者: 本报记者 邹江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876
刘德新正在专注设计造型。
    日前,首批10名“广西工匠”名单出炉,广西三环企业集团公司陶瓷研究所副所长刘德新榜上有名。12月20日,记者走进三环集团在北流市民安镇的陶瓷生产基地,见到了这位集自治区、玉林市、北流市级陶瓷艺术大师,玉林工艺美术大师,玉林首席技师等多项荣誉于一身的工匠大师。在与这位朴实的陶瓷人一起沉浸在其陶醉近30年的陶瓷世界后,透过他从对陶瓷一窍不通到成长为大师的故事,我们感受到他在陶瓷业升级换代中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言传身教,激活陶瓷艺术细胞
    民安镇陶瓷生产基地是三环集团停掉在北流城区的生产线后,逐渐搬迁建设起来的,厂区的空地内大量放置着从原厂房搬来的物资及施工所需的建设材料,看上去更像一个规模宏大的工地。刚刚从城区搬来的陶瓷研究所,暂时栖身于一个大仓库中。
    对刘德新来说,如此简陋的创作空间有一种亲切感,让他仿佛置身于早年的三环集团。“那时,我们公司还叫炻瓷厂,领导办公房是一排瓦房,工人住的是棚屋,我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步步把公司发展起来的。”1988年,还是农民的刘德新被招进了炻瓷厂,厂长陈显彬(后担任多年的三环集团董事长)与新工人开了个座谈会,逐个问每个人的特长。轮到刘德新时,他怯生生地说自己做过拖拉机手,还学过画画。“好,你就进炻瓷厂试制组(陶瓷研究所前身)!”
    刚开始时,他和所有刚进入陶瓷行业的人一样,觉得做什么都难,什么都不懂,特别是设计开发工作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还要有较高的悟性。在苦闷时,炻瓷厂两位创始人陈显彬、钟挺荪成为他的“精神导师”。陈显彬对试制组很重视,常常带着从国内外淘来的陶瓷精品与试制组成员分享,与他们彻夜研究生产流程的难题。“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一种陶瓷人的工匠精神!”
    在刻苦工作、学习中,刘德新的这张“陶瓷白纸”的色彩逐渐丰富,陶瓷造型设计在其眼中不单纯是一种技艺,而是涉及材料、生产工艺、人体工程学、形态色彩和市场营销及消费等方面的综合艺术。为了做好产品造型设计,他不断地吸收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下转A3版)
   
 
地址:广西玉林市民主中路6号 玉林日报社
电话:0775-2820239
Powered by:玉林新闻网
 
玉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