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9-07 第B04版:文化视野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跟随CCTV-4《远方的家—— 一带一路》镜头: 探寻玉林海上丝绸之路遗址、遗迹今昔(之二) |
《一带一路》,带上玉林 |
|
作者:
本报记者刘红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918 |
|
|
|
 |
在玉林城区垌口市场的药膳料包摊前。 |
|
|
|
|
玉林是一部打开的《本草纲目》 玉林市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玉林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大多与中草药密切相关。说不清是因为有这个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才有了玉林百姓中草药的生活日常;还是因为有了老百姓中草药的生活日常,才有了这个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亦或他们互为因果。 民间传说,北方的药王庙在河北安国,南方的药王庙在广西玉林,药材要经过了药王庙才灵验。作为国内南方中药材最大的集散地,来自各地的药商们都习惯在玉林交易中药材。玉林中药材交易的历史很长,交易的范围也很广,从东北到西南都跨出了国门,东北到韩国、俄罗斯,西南到东南亚、南亚各国。在玉林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上,能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中药材,比如韩国的高丽参、阿拉伯的红花、非洲的犀牛角等等。 周导问最能表现玉林百姓日常生活特色的东西是什么?我说是中草药,从餐桌上保健养生的汤菜,到针对身体不适的各种凉茶饮料,再到平时洗浴外用的各种鲜草药,中草药浸透了玉林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曾有央视记者评价说:“玉林真是一部打开的、活着的《本草纲目》。” 炎炎夏日的一个上午,玉林市中医院的主任医师陆石俊带着摄制组首先来到玉林城区垌口市场,拍摄玉林人煲养生保健汤的各种料包。垌口市场卖这种料包的摊档成行成排,各种功能的料包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在垌口市场的斜对面柴行巷,这里摆卖的都是玉林本地的鲜草药,陆大夫介绍,玉林的产妇产后和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个澡大多是用这里的鲜草药煮大锅的药汤洗浴的,这个药浴对产后恢复和新生儿健康有明显的功效。他介绍说本地的鲜草药吸收了本地水土的养份对治疗本地的皮肤病及毒虫叮咬有特效,所以,这个小巷的草药摊是玉林人经常光顾的地方,生意一直不错。 到了中药港——这里号称“南方药都”,是各种各样中药材交易的集散地,陆大夫跟着张梦路在镜头前介绍着本地的、外地的各种中药材。摄制组一个铺面一个铺面的转着拍着,在一个摊档前,潘导看见一堆样子很奇怪像坚果一样的东西,她问陆大夫那是什么,陆大夫告诉她那是辣木籽,是一种极限植物之母,是生长在自然条件及其恶劣的非洲的辣木树种子。辣木籽可增强免疫力、排毒、塑身、抗老化、抗癌、并对多种慢性及重大疾病都有极大的改善功效。 拍步行街的凉茶店时已经是下午5时了,玉林的凉茶大多是与冷饮甜品一起卖的,单独只卖凉茶的店并不多,步行街上的这家店店主和店员是几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店里的凉茶品种挺多,感冒发热、咽喉痛、肠胃不适等,都有对症的凉茶,女孩们对来喝凉茶的人应该喝什么样的茶也很清楚,只要对方说出症状,他们就能准确对症给一杯凉茶,而且很快见效。 在五彩田园的地头吃生米 五彩田园是玉林农村最迷人的地方,现在变成了中国农村公园。但是谁曾想到,在1900多年前,它还是一片荒芜和瘴疠流行之地,是西汉古城码头及马援营遗址的所在区域。东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伏波将军马援征交趾(今越南北部地区),就是沿南流江顺江而下从北部湾出海的。大量的战略物资从北流河上岸,用马驮车拉沿陆路越过鬼门关运到南流江畔的马援营屯集,然后货物从就近的码头上船顺南流江而下出海。当时官府为这些货物运输配备了专门运输货物的马帮,可能民间也参与了运输,马援营附近的歇马岭遗址就是当时为运输马帮圈养和休息马匹的地方。 五彩田园因为面积大,分区多,我们踩点时花费时间最多。 当踩点的车开到农艺高科的稻田区时,三伏天里,还有农民下地里干活。车门打开,一股清新芬芳的稻花香扑面而来。摄制组的人全都不淡定了,不顾车外火辣辣太阳的曝晒和阵阵令人窒息的热浪,争先恐后冲向稻田,大家七嘴八舌的赞叹着:“真香啊!真好闻!”程魁路一边贪婪的深呼吸,一边开心的对我说:“我小时候被送回老家,在村里呆过,我最喜欢麦田麦穗的香味儿,没想到稻田也这么香,虽然跟麦穗的香味不同,但也一样香啊!是不同的香,太好闻了!” 潘导、张梦路、王健敏紧跟着农艺高科稻田区的专家李益役,在稻田纵横交错的宽阔田埂上走来走去,兴致勃勃的听李益役给他们讲解每一块大田里品种不同的稻米。 周导显得有点落寞,他一个人在地头用手机拍着稻穗,当潘导他们围着李益役热烈讨论时,他蹲在稻穗边掐着谷子,默默的吃着生米。他把手机拍的稻谷图片发在微信上:“强烈的阳光下稻谷散发出浓郁的米饭香扑鼻而来,就像刚煮熟揭开锅的一刹那。”我问:“生米什么味道?”他说:“我闻到它被太阳煮熟了,所以我在吃米饭。” 好奇心重,新鲜感强,喜欢尝试,是一个优秀媒体人良好品质的自然流露,这或许也就是一种乡愁。(待续)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