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9-07 第B04版:文化视野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容县人的侨乡魂 |
|
|
|
 |
天南杰构--容县真武阁。 |
 |
产于唐代的容县景子铜钟工艺十分精美。 |
|
|
|
|
容县是广西最大的侨乡。有人说:有两个容县,一个是本土容县,人口80多万人;还有一个“海外的容县”,住着依旧保留容县乡音的150多万华侨和华裔。侨乡文化和华侨文化部份交叉重叠,互为影子,说侨乡必扯到海外,说海外,又会连到侨乡。更何况,有大批人去海外当了华侨,后又回国定居,所以容县有3万人被定为“归侨”。爱心如大海,亲情似阳春,花开花落,月缺月圆,世界在变化着,但华侨华裔和侨乡民众,爱我中华之心,不会改变;亲情、乡情、爱祖国的感恩之情,正像江河,长流不断! 爱心如大海 我父亲的姑姑的丈夫在20世纪40年代结婚得了儿子,就去南洋打工,每月收入除吃饭,得的钱折回大米约50公斤。他不抽烟不喝酒,每月收入除了剃头钱,全寄回容县,供养两个儿子长大成人读书当上教师。我姑婆一直在家“守活寡”。到80年代,我这位老姑公因失去劳动力才回容县定居。他的手掌因长期握铲挖矿再也无法伸直。我捧着他长满老茧的大手感慨多多,他的掌纹多像一条条用青春、用血汗、用亲情、用生命去灌溉亲人幸福的水渠! 亲情会勾起乡愁,乡愁能酿造醉人的乡情。 十几年前,容县有家有名的陶瓷厂为了把产品打进东南亚,就在那里一个展销会上摆出许多蓝花碗和其他美丽的青瓷,还邀请当地的侨领(容县籍)莅临指导。那个白发苍苍的侨领,一看见来自故乡的蓝花碗就双眼发光,就情不自禁地捧起一只蓝花碗说:“啊!久违的蓝花碗,你盛装过我的童年和青年!那时我在容县乡下,家里很穷,使用的就是这种碗,有两句山歌:屋顶星落稀粥碗,蜘蛛网结半边锅。为什么屋顶星落?因为瓦烂,粥很稀三捞冇粒米,稀得粥碗可当镜子。记得来南洋时,临出门,老母把家里唯一一个鸡蛋煮好放在蓝花碗端给我吃。一别几十年,老母已去世,但她的身影和蓝花碗常出现在我梦中。我们来南洋的人,祖先都是这种碗喂大的。加上我们老家北流江(包括绣江和圭江)流域,在宋代产的青花瓷就远销波斯(今伊朗)和菲律宾,是古中国瓷都景德镇的陪都,这种铜绿釉和青花瓷,这是历史悠久的名牌碗哩!好,现在我买十仝*!”经这侨领一说,许多侨胞跟着买这种容县产品,当地的马来人见华人都买它,又加上这种瓷器质薄胎轻、花纹美丽,也跟着买。于是容县瓷器很快就打开当地市场。乡情变成了商机! 亲情、乡情,推而广之,就是爱我中华的感恩之情—— 到2008年,世界华侨、华人向中国捐赠了750亿元。到2015年,容县籍侨胞向容县捐资捐物值1.5亿元。大批华侨华裔到大陆投资和帮引资,使中国的引进外资是印度引资的4倍! 现在的侨胞(华裔)爱心似海,还因为源远流长—— 清末,在广西出国的130名留学生中,容县人占了90多名。容县人刘崛留学日本,帮孙中山建立广西同盟会,任会长。广西同盟会员80多人,容县籍的就占了61人。世界著名的历史学家徐松石的父亲徐玉其和叔父徐玉黉也是同盟会员,他俩在南洋办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赚得的钱全捐作辛亥革命经费。容县人、同盟会员梁励金在马来亚*是侨领,除帮工人向资方要求加工资和争劳保福利外,还发动华人劳工为辛亥革命捐款,并定出:每人每月从薪水扣出3天工资,捐给辛亥革命。他后来成为南洋的七州参议员和侨领,到中国抗日年代,他又动员得东南亚侨胞每月捐出3天工资,送给中国当打日本的军费。东南亚也响起“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歌声。许多容县籍华工从侨居地回国参军上抗日前线,会开汽车的就用积蓄买(或租)一辆汽车回国参加机工队,到缅甸密支那的丛林用生命开出的公路(这是世界援华的唯一一条运输线),冒着枪林弹雨运送支援中国的军火和物资。一大批战士血染异国,为中华捐躯! 感情的一极是爱,另一极就是恨!在抗日战争中,容县有80多个将军带着士兵,愤怒地消灭侵略者—— 打响长城抗战第一枪的是上将何柱国;参加毙敌4000多人的昆仑关血战的广西16集团军46军和31军,指挥官是上将夏威;在平靖关血战7天打死日本兵1200人的是苏祖馨中将;以一个师的兵力打退数倍鬼子,获得罗斯福颁发“自由独立勋章”的是上将罗奇;参加远征军到缅甸,后来又接受日本投降的是上将甘丽初和中将吕国铨…… 阵亡的英烈:夏国璋(少将)、梁国勋(团长)、韦一青(空军大队长)……多如繁星。抗日战争时期,容县人口30万,就有1.9万多人当兵上战场。爱我中华,甘愿付出沉重的代价!容县也村村出英雄。例如县底乡的秦晋榮,他的7个兄长全部上了抗日前线,阵亡了4个。有个兄长之妻和4个儿子在乡下没田地,只靠他少量军饷寄回养活。但因他被日本兵围困两个多月,无法及时寄钱回去,妻子和两个儿子挨饿得病,先后饿死。还有个兄长,阵亡后,家中妻儿断了财源,也死于饥饿和疾病!这些将士都是容县人,为了民族的独立,为了人民解放,他们谱写了一部爱我中华的英雄的传奇! 人生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容县当年那批爱国将军,他们50%以上的后裔都成了华侨,还有人成了港胞,后裔的血管里,仍奔流着父辈爱我中华的热血——1995年,广西发生特大洪灾,灾情发生的第7天,容县籍港胞黄武良(他父亲是民国时广西省主席、上将黄旭初,后定居香港)就把他和在港的另一位慈善人士萧炎坤博士为广西募捐得的500万港币和10万公斤大米送到南宁交广西人民政府,托转给灾区。 啊!容县每朵美丽的鲜花背后,都有一个奉献的故事;每一阵风吹过树梢,都在朗读一首爱的诗篇! 善创天下先 老祖宗在容县留下科学、创新、敢为天下先的国宝——四柱悬空、动态抗震的真武阁,作为示范。 后来的容县人接着把一种叫“杨核子”的普通柚子培育成名产水果沙田柚。经过十几代柚农的科学实践、探索,总结出一套防治钻心虫、老树翻新、异花授粉、复壮提纯,结果最多又最甜的种柚技术。还使虚心来学习的广东梅县,农民种柚年收入在21亿元以上。 敢争天下先。容县籍的美国华人,有40%跻身高科技界。(邓小平首次访问美国,和他合影的飞机制造高级工程师韦文锷,就是容县人。) 不当后进者,容县科学种田,成为广西第二个吨粮县*。 从在广西设计修筑第一条铁路(从合山煤矿到来宾)的廖百芳,到创办广西第一间大学(广西大学)的黄绍竑——容县人坚信:科学和实业能富国。 在20世纪30年代,首先在自己的历史著作中,把过去写南方少数民族族名的反犬旁(犭),改成人字旁,并第一个大力赞美壮族是伟大民族的徐松石,到20世纪80年代,第一个在世界的报纸上撰文批驳日本文部省教科书:当年日军到中国不是侵略而是“进入”的黄华东(此人为黄旭初将军侄女,侨居美国)——容县人实事求是的正气,也是科学精神。 容县的广西南山瓷器有限公司(即归侨龚增森创办的灵山瓷厂),在广西首个应用当代科技——液化气烧制瓷器,让烟囱不再浓烟滚滚熏黑半边天。厂区周围天蓝山青水绿。美化环境敢争天下先,加上容县65%的森林覆盖率,又科学地严禁引进污染环境的项目,于是,容县被评为中国十佳宜居县,同时也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 容县人的诚信也很有名。 当年,孙中山在南洋募捐得大批金银和外钞,派容县人、同盟会员陆爱唐送回粤,供广州起义当经费。陆对孙说:“这船经费我保证不少一分一毫,”在运回国途中,遇大风要多航行三天。陆爱唐自己买饭吃的钱用光了,有两天饿肚几乎昏倒,于是他捡其他船客的剩饭剩菜充饥,也不用一分公款,多么廉洁和诚信! 上百年来,华侨寄钱回容县,先是托人带回,后是通过银行性质的侨汇庄转送,从来没有人会少得一分钱。 许多容县人用先贤鞭策自己:让诚信和我形影相随! 诚信的诚还包括诚恳、热心,助人为乐。玉林师范学院要编写《容县华侨史》,本侨属就主动向那位教授建议:请找到《新加坡华侨高、廉、桂三和会馆成立100周年特辑》。这本像画报大、厚500多页、图文并茂的特刊,把华侨人物和创业史记得很详细,可供参考。 容县是广西最大的侨乡,毗邻的北流也是侨乡,玉林市也是侨乡。不同侨乡的美好,各有不同的情节和细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叫:侨乡魂! 注释: *仝,量词,每仝碗为十个。 *本文三次提到“马来亚”(这是二战前的称呼),二战后,民族独立,新加坡从马来亚分出去,剩下的才叫:马来西亚。 *“吨粮县”的吨粮,指一年两造,每造亩产水稻500公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