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6-09-07 第B02版:社会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百岁老兵 |
|
作者:
黄世有 朱晓波 来源:玉林日报 字数:1153 |
|
|
|
 |
百岁老兵王端成。 |
|
|
|
|
一天早上,笔者来到博白县径口乡周垌村塘肚屯老兵哥的家。老兵哥耳聪目明,得知我们来采访他,便从床上爬起来坐在床沿上。我们向他致鞠躬礼,他笑得十分灿烂,也向我们还了个军礼。主人的房屋格外的清洁,床上用品十分整齐。我们聊了几句之后,便转入了正题。 老兵沉着应对逃离魔窟 老兵名叫王端成,1915年3月出生于博白县径口乡周垌村塘肚田屯。父母养育他们五个兄妹三男两女。七岁那年,其父亲王家权因上山打石不幸被乱石击伤而离世。家里无田无地,兄弟姐妹们只得跟随母亲李氏上山打柴去卖,饥寒交迫,艰难度日。十八九岁时,王端成被征兵进入李宗仁部队,驻扎在广西的龙洲,因没有文化,被安排在后勤部做炊事工作。 1944年,抗日战争激战南移,日军凶狠向桂林进犯。李宗仁下令龙洲的驻军调集桂林,要求坚守一个月以上以待援军。这一仗,国军伤亡惨重,仅十多天桂林就沦陷了。王端成被日军抓住了,但伺机逃脱返回家乡,终于回到母亲的身边。 老兵健康长寿几个要素 老兵从小受了不少的苦楚,为什么如今还是那么健康呢? 王端成一生都不愿与别人顶嘴闹意见的。小时候他帮地主看牛打工,动不动就被地主婆打骂,他能走就赶快走,不还嘴更不还手。他在村子里与众人友好,有讲有笑,总觉得笑比哭好。有一次王端成担米到博白县城东圩头卖,一个叫辣椒盅的人不准他在那摆卖,说要倒他的米,他也不同对方争论,只把米担走就算。 其次,王端成觉得“担”也可以换取健康。王端成从小上山打柴,跟着母亲一样扁担天天不离肩,在地主家之时,挑屎挑粪,担谷去碾,挑了一担又一担。解放后做些小生意,常从家里挑米到博白街上卖。后来又挑水果卖,上村走下村,肩上总是几十斤上百斤的重量压着。就是到八九十岁他还习惯地用肩挑一些东西走路。一句话,劳动能使人健康,劳动能促人长寿。 再有,王端成一生爱清洁讲卫生,衣服旧烂也常洗常晒,平时勤冲凉勤洗刷,冬天在家里泡泡热水澡,夏天到河里去游游水,这样就感到很舒爽。常年坚持这样做,使他吃得香睡得好,行走也自如。 老兵感恩政府和亲人 老兵哥娓娓而谈使笔者听得入神,忙着笔录。正当他捧起杯子喝水时,笔者插话问:“老兵哥,请问你当下还有哪些困难吗?”老兵吞下一口水慢条斯理地说,困难总是有的,但大困难有党和政府的关心解决,把他列为五保户来保养,每月有干部亲自把党和国家给他的温暖钱粮送到家,解决他的衣食温饱大事。 平时,王端成的衣食住行大小困难也都得到身边的亲人和爱心人士的具体关心帮助,尤其是他侄儿王天龙、侄嫂陈秀娟的细心照顾。为此他感激地说:“非常感恩党委政府和我的亲人,是他们给了我健康和长寿,我永远也忘不了。”
|
|
|
|
|
|
|